2500岁“吴王井”真身“重见天日”?

城市商报 20080321 6版

■施晓平

报记者 施晓平 实习生 曾永云

    史料上说,上方山上的“越公井”前身是“吴王井”,但最近“越公井”旁却刨出了一口迷雾重重的神秘古井——

    一口巨大无比、深不可测的古井,近日在上方山治平寺“越公井”旁重见天日。奇怪的是,尽管被埋没了不知多少年,古井的水却依然清澈无比;尽管身处半山腰,水面离井口却很近,而且还在不停翻腾……既然旁边已经有了一口“越公井”,为什么还要不畏艰辛,劈山开石开凿这么大的井?古井地势这么高,水为什么还会这么多?水质既然这么好,这口古井为什么会被埋在地下……一个个难解之谜,给古井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根据史料记载,“越公井”的前身是“吴王井”,但现在标有“越公井”的水井是80多年前“认定”的,有人为此猜测:新发现的神秘古井才是2500岁“吴王井”的真身!

    刨地意外刨出神秘古井

    这口神秘古井就在 “越公井”西南面,离“越公井”的直线距离不过六七米。石湖风景区管理处工作人员在刨地时,意外发现了它。开始以为是口小井,挖到后来却发现,这居然是口“巨无霸”。

    记者在现场看到,古井周围已经被挖出了一个2米多见方、深约1米的大坑,大坑的四壁寸草不生,土石露着新气,显然,这里刚被挖开不久。古井的井栏圈就在大坑的底部,从高度上看,离原先的地面应该有一大段距离。这个井栏圈用青石凿成,线条简洁,平面外围呈八角形,内壁是正圆形。内壁的边缘有30多道深浅不一的吊绳勒痕,最深的达3厘米左右,足以显示:古井曾经饱经沧桑。

    古井的内壁砌着细长而发黑的青砖,看上去年代相当久远。井水离井口不过一两米,但深不见底。多少年不见天日,水质看样子却依然比自来水还清,水面隐约可见一圈圈波纹。正在这里编写《石湖风景区志》的谢勤国老师推断,井下很可能有泉眼,波纹就是泉眼里泛上来的水形成的。

    两个井栏圈叠起了罗汉

    “其实,你们看到的只是下面的井栏圈,这口古井其实有两个井栏圈呢!”谢勤国指着几米外围墙边的一个花岗石井栏圈说,那个井栏圈原先“叠罗汉”一样地叠在青石井栏圈的上面,工作人员先挖到了花岗石井栏圈,再往下挖,才发现这块青石井栏圈的。

    一口古井居然用两个井栏圈?这又是为什么?在没有找到相关记载之前,谢勤国只能啧啧称奇了。

    花岗石井栏圈上面依稀有刻凿的痕迹,谢勤国仔细辨认后认为,上面刻的应该是“涧筠泉”三字。

    “除了有两个井栏圈,这口古井的‘身坯’之大也实在罕见!”经过仔细测量的谢勤国说,光是八角形井栏圈的对角线长度就达89厘米,井的直径比井栏圈还要大不少,估计在2米以上,“这样大的古井,不要说在难以开挖的山上,就是在苏州城里也少有啊!”

    这是2500年前的“吴王井”?

    神秘古井如此别具一格,让人忍不住要问:它究竟是口什么井?翻阅了大量资料的谢勤国猜测:可能是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的吴王井。

    谢勤国说,史料记载,“吴王井”开凿于春秋时期,又被称为“吴王大井”。公元590年(隋朝开皇十年),被封为“越国公”的杨素把苏州城搬迁到新郭,并对这口井进行了疏浚,供军民饮用,从此,人们把这口井改称为“越公井”。

    “之所以猜它是越公井的前身吴王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史料上说越公井的井栏圈是八角形的,而此次挖掘出来的神秘古井,井栏圈也是八角形的”。谢勤国一边说一边比画。

    另一个原因是,“吴王井”体量很大,可以每天供上万人饮用,而这次挖掘出来的神秘古井,直径在2米以上,而且下面不停有水冒上来,供应众多军民饮用没有任何问题,谢勤国这样认为。

    那现在的“越公井”又是怎么回事?

    这样的分析应该说并非一点道理也没有,但如果神秘古井是历史上的“吴王井”,那现在大家所“公认”的“越公井”又是怎么回事?难道历史上的“吴王井”与“越公井”不是一口井,历史资料搞错了?

    谢勤国觉得,“吴王井”与“越公井”应该是同一口井,因为许多资料都是这么记载的。问题是,500年多前的明朝中期,吴王井不知什么原因而湮没了,这是有当时的《石湖志》为证的。但1926年知名人士李根源在 《吴郡西山访古记》中却说:“越公井尚存,阔丈余,泉甘冽”,次年,李根源在治平寺里为他找到的“越公井”重新设置了八角形的井栏圈,并在上面刻了“越公井”、“隋开皇十年越国公杨素凿”等字。这口井,就是现在人们所看到的“越公井”。

    “越公井既然500多年前就已湮没了,为何1926年又出现在了李根源面前呢?其间400多年的历史‘真空段’里,围绕‘越公井’会不会做出新的文章来呢?”谢勤国提出这样的疑问:李根源凭什么认定他在治平寺看见的井就是“越公井”呢?李根源的“越公井”,“身坯”比现在发现的神秘古井小多了,而且水面没有翻腾现象,能每天供上万人饮用吗?“也许是越公井湮没后,僧人重新开了口井,几百年后,大家已经弄不清事情真相了,所以就把重新凿的井叫成越公井,李根源也就以讹传讹”,谢勤国猜测。

    当然,这一分析有没有道理,谢勤国不敢下定论。他希望,看到这样的报道后,专家学者能去神秘古井现场鉴定、论证一番,最终解开这一历史之谜。“毕竟,吴王、杨素对苏州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他们开凿的如此体量的古井,‘含金量’可不低啊!”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