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惊世之谜!两根古代长指甲

城市商报 20060604 十卷016页

■蔡春生

———苏州人家惊现两根古代长指甲。筷子长的指甲,裹着两张纸,纸上有神秘莫测的文字和图画

    ———父亲曾叮嘱:千万别说出来,否则可能闯祸

    ———谁会把指甲留那么长?最大胆的猜测是个逃亡的皇帝



    □商报记者蔡春生



    序幕:神秘之约



    几十年了,你是第二个听到这个故事的人

    某天下午,城市商报《家有宝物》的热线响了,电话那头是一位阿姨,她几次三番欲言又止,最后似乎终于想通了,说:“我很信任你们商报,那件事情还是要和你们说一说,不知你们能不能出来一下?”

    “什么事情呢?您住哪里?”

    “我姓周,”电话那头说,“我家里有人,不方便带你们过去,想约你们到外面说。”

    什么事情这么神秘?

    “我很需要你们的帮忙。”周阿姨说。

    相约在街边。嘈杂的车声喊声,淹没了街边行人的细语,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秘密,正在轻轻述说着。周阿姨说:“千万别以为我胡言乱语,千万别把我当成神经病。除了一位帮我探秘的老师,这个事情我连亲人都没有说过,几十年了,你是第二个听到这个故事的人……”

    几天后,周阿姨把故事的主角———两根长长的指甲带到了商报。从没有怀疑过周阿姨的话,但看在眼里,仍觉得难以置信。两根长长的指甲,绑扎在筷子上,套在塑料管里,都有筷子那么长,一根22厘米,一根19.7厘米。指甲干涩发黄,已经有收缩的痕迹,局部略有小蛀,显然经过了漫长岁月的腐蚀。

    “第一眼见到它的时候,它不是这个样子的,它被一节节竹筒套着……”

    

    孩提时无心撞见



    母亲:大好佬的东西,三五百年了

    周阿姨已经62岁了,小时候很多事情都忘记了,但学龄前的一幕至今清清楚楚留在脑中,挥之不去。

    小孩天性,喜欢玩耍,家里的东西都要翻翻弄弄。有一天,父母房间的某个角落,她捣鼓到一块红红的布,里面不知道包着什么,拆开来,“笃笃”,两个长长的东西掉下来,裹着的两张纸也随之飘落。

    她蹲下去,看到两根长长的东西,横看竖看才看明白,这两个东西是指甲,保护得非常好,由一节一节的小竹筒套着,竹筒已经老化,里面已经发酥,竹上还有虫蛀的痕迹。刚刚看到那两张纸,妈妈突然跑了进来,一把将东西夺过去:“你这个小孩要闯祸了!这个看不得的!”

    “为啥?这是什么?”

    “别问了!”妈妈一脸严肃地说。“这个是‘大好佬’的东西,三五百年了,千万碰不得!记牢,这事千万别说出去,也千万别跟你爸提起,不然他要打死你的!”

    周阿姨有些恐惧,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幸好,一切都很平静。当时,周阿姨的父亲长时间在外面,很少回来,即使回来了,也从没提起这个事情,似乎一切都已经过去了。

    奇怪的是,从此以后,周阿姨再也翻不到那两个神秘的指甲了。

    离别前悄悄叮嘱

    父亲:两张纸上有不能泄漏的秘密

    很多年过去了,母亲过世,周阿姨也怀孕了。那时已是1967年,苏州武斗,很不安定,医院一个个关门,想到医院看看身子也不行,周阿姨只能随丈夫去上海公公婆婆那里了。

    临行前一个晚上,周阿姨夫妇在房间整理东西,年过七旬的父亲(在家里,周阿姨是最小的一个孩子,姐姐早已出嫁,兄长在战乱时期外出,后来也没有联系上)把她叫到房里,说要跟她说个事。

    “这个事情,我说了,你随便听听,别记在心上,也别告诉其他人。你小时候看到过两根指甲吧?”

    周阿姨当时吃了一惊,这个事情她倒真的没有忘记。

    “看见的,但记不清什么样子了。”

    父亲说:“当时还有两张纸,你看到上面是什么了吗?”

    “没有。”

    父亲说:“现在外面形势紧张,我也年纪大了,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和你见面,这事如果现在不讲,以后也没机会再讲了。但是,我不知道讲给你听是祸是福,总之,你千万不要讲出去,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讲出去,你要答应我,好吗?”

    周阿姨满腹疑团,但也被这种严肃的气氛感染,郑重地点头。

    父亲说:“那两个指甲是老祖宗的,你已经看见了,就不多说了,我告诉你那两张纸上是什么。”父亲边写边说,一张纸上写着四个字,分两竖行,左边一个大字是‘周’,右边上面两个小字下面一个大字,分别是“由安”(小字)和“朱”(大字)。另一张纸上画着一幅画,上面一个大台,台子边上有两个俗家人,俗家人边上是一大群僧人,下面还有一个水池。

    “就是这些了,”父亲神情凝重地又说了一遍,“这是秘密,绝对不要讲出去。”

    唯一的一次鉴定

    专家:男性公民小指上的指甲

    几年后,外面的形势转好,周阿姨和家人回到苏州,父亲没有再提起那两个指甲。不久后,周阿姨的父亲得了老年痴呆症,于1971年年底静静地过世。

    整理遗物的时候,两个指甲又出现了。它们已经换了个面貌,不再是竹筒套着,而是各绑在了一根筷子上,两个指甲长度分别为24.5厘米和22厘米(如今已经缩短了,只剩下22厘米和19.5厘米),不过,伴着它们的两张纸已经不见了。周阿姨猜测,可能父亲怕惹事,把这个纸上的图文告诉她后,就将它们都毁掉了。

    周阿姨的丈夫看到这两个东西,非常奇怪,问那是什么,周阿姨想到父亲当时的话,终于忍住没有告诉他前因后果。

    但是,这两个东西究竟有何来历呢?

    1972年,周阿姨的丈夫给上海自然博物馆写了封信,就说有这么长的两个指甲,看上去很老了,不知是干吗的。该馆回信说有一定的价值,可以带去看看,并且馆里愿意收藏,询问有什么条件。收到来信后,周阿姨的丈夫去该博物馆鉴定,周阿姨说:“可以研究它是什么,但不能把它弄出去!”

    周阿姨丈夫称是受亲戚委托,到上海自然博物馆去鉴定。经过初步鉴定,专家的结论是,这两个指甲都有些年代了,是某个男性公民的,而且是两个小指的指甲。另外,这个人的身体肯定比较好,保养得也好,不然指甲很难保持这么长而且直。

    上世纪80年代,丈夫在某采购部门工作,经常参加广交会,认识很多国外客商,也提起过这两个奇怪的指甲。外商屡次说可以带到国外去问问,但周阿姨始终不同意,她怕由此惹祸。父亲那神秘的叮嘱始终印在她脑海里,她只希望一切都在记忆里沉淀冷却。

    回宁波老家探身世

    家族的历史已无人知晓,但老房子是明代的

    又是很多年过去了,人们的观念在变新,并日益开放。那两个长长的指甲,随着时间的推移,正演化出越来越多的谜,周阿姨不去想它,但它们偏偏牵扯着周阿姨思索的神经。

    ———三五百年了?究竟是谁的?谁的指甲这么长?那两张神秘的纸条意味着什么?这两枚指甲和她祖上有什么关系?……

    2004年,周阿姨60岁了,她十分健康,但仍意识到身体正悄悄衰老。突然,她感觉思绪被一种特殊的情感支配,有件事情一定要解决,有个谜团必须揭开———那两枚指甲,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

    于是,周阿姨请教了一个可靠的学识渊博的老者,老者说:“你知道自己的身世吗?”

    一无所知,周阿姨感觉父亲给她留下了太多的谜。

    老者说:“有这种东西,你身世肯定不简单。”老者建议周阿姨查家谱。

    家里已经找不到家谱,周阿姨去了无数次图书馆,甚至还去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和天一阁,翻找周氏家谱,但一无所获。

    她翻开了父亲的日记,想看看有没有蛛丝马迹,有没有关于指甲或者她祖上的记述,但日记里什么都没提。里面提到她爷爷的只有寥寥几句,说他在常熟“摇脚划船”,摇脚划船,属于以前的邮差,很苦的差事。俗话说,好男不打丁,摇脚划船最最苦。

    通过公安部门,周阿姨找到了自己的堂房阿姐,得知自己老家在浙江宁波乡下。去年,周阿姨赶到宁波乡下探访,村子里有“周氏门头”,里面的乡人姓周,当地十分富裕,房子很大,地也很大,周阿姨难以想象自己的爷爷竟然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跑到常熟去摇脚划船。周阿姨讲起自己父亲的名字,当地人都想不起来了,只有一位99岁的老人,还知道周阿姨的父亲,并且晓得她父亲的小名。老人说:“你爷爷很早就离开这里了,到常熟去做了个‘劳改军师’。”“劳改军师”,是监狱里一个官职。

    离开富饶的家乡,去外地去做一个官,那还是合情合理的。周阿姨说,父亲也许是考虑到当时的社会形势,不敢说她爷爷是做官的,所以在半开放的日记里说,他是个“摇脚划船的”。

    遗憾的是,周阿姨的族人,对于家族以前的历史,也都完全不知道了。这个探访让周阿姨对自己的家族略知一二,但仍旧无法探知更早的历史,更无法把家族和两根指甲联系起来。周阿姨拍了些宁波“周家门头”老房子的照片,专家看了照片后说,那些房子,都是明代造的。

    离奇猜测似乎很合理

    指甲是明代逃亡的建文帝的?

    在古代,什么职业的男人,会把指甲留那么长呢?

    周阿姨问过不少人,回答都差不多:没有人会留那么长指甲,除非他什么事情都不做,除非是皇帝或者皇族。

    会不会真是皇族人氏的指甲呢?

    半个多世纪前,母亲就曾说“三五百年”,不知道是否确有其事,如果是真的,那么保守估计也是明末清初的东西了;而且那张神秘的纸条上有个“朱”字,正好是明朝皇帝的姓。

    周阿姨说,母亲没有文化,对“三五百年”这个概念不会很清楚,她说三五百年,可能只有两三百年,也可能有了六七百年。而明初到明末,大致在这个时间段。

    周阿姨查过很多书,看到很多明代的历史和传说。明朝一度内战,燕王朱棣杀入京城称帝,而原先的皇帝建文帝究竟是生是死,史学界争论不休,留下了很多版本。有传闻说他逃到南洋,“郑和下西洋”就是去找他的;也有传闻说他逃到福建或者江浙一带做了僧人。

    如果这样推理,听起来似乎很合理。纸条上,有“周”和“朱”两个大字,“朱”上面是“由”和“安”两个小字,把“由”倒过来就是“甲”,“甲”是“第一”,可以代表皇帝;下面的“安”,就是安全,这样,就是朱姓皇帝安全的意思。边上的“周”,也许是皇帝的化名,也许是和皇帝一起的人。再联想那张画有和尚的纸,可能就暗示皇帝做了僧人!知识渊博的老者还告诉周阿姨,建文帝身边有个太监正好是姓周的。

    万一这些指甲真是建文帝的,那就破绎史学界一个难解之谜了———建文帝当时很可能逃到了宁波。

    当然,明末清初,明代很多王室成员流亡,这指甲也可能来自哪位流亡的王室成员。崇祯皇帝叫“朱由检”,或许那纸条也代表哪个“由”字辈的皇帝当时还安全呢。

    两张神秘的纸,还能衍生很多有意思的推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做过和尚,纸上的僧人是不是确实和明王朝有所联系呢?纸上的台很大,但上面没人,是不是暗示真命天子不在其位?……

    不过,周阿姨说,没有确凿的证据,这些“皇族逃亡说”都只是推测,只是想象,绝不能当真。 



    近两年,周阿姨的脑中全是这两根指甲。看书看报看电视,她也特别留意关于指甲的新闻。资料上说,慈禧太后也留长指甲,而且保存得很好,长度大概为三寸半,不如周阿姨家中这两个指甲长。周阿姨说,苏州有个媒体也曾经报道过,某人指甲也有15厘米左右,颇为稀奇,那人还准备留长了,日后卖钱。比两个老指甲还长的指甲也出现过,周阿姨说,她找到过一个真假难辨的资料,一个印度人指甲有1米多长,绕来绕去能饶几个圈,属于奇异的人体现象了,常人是不可能有的。 



    但周阿姨确信,像她家中那样又长,又直,年份又老的指甲,恐怕全世界再也找不到第三根了。

    几大谜团求教读者 

    究竟什么动机把指甲流传下来 

    周阿姨说,她也曾经犹豫,要不要将此事告诉更多的人。想到父亲当年的叮嘱,她还是有些顾忌的,因此起先和商报联系的时候也很紧张。但经过深思熟虑,她想到时代不同了,从前的担心实在多余。况且,单凭个人之力解开这个谜非常困难,她希望借助商报的广大读者,解开困扰着她的许多疑团。她梳理了一遍,有几个问题特别想与专家和读者一起探讨: 



    一,在古代,什么人会留这么长的指甲?种田人不会,生意人不会,读书人也不会,真的必须要帝王之家才可能吗? 

    二,这人当时精心留下这么长的指甲,肯定是自己相当重视的。但是,此人过世了,指甲也应该随着身子埋入尘土,为什么偏偏剪下来留在世上呢?这个指甲留下来并且传世,当时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三,“皇帝逃亡说”只是一个臆测,有没有可能臆测成真呢?万一是真的,这些指甲对历史研究将非常有用。 

    四,现在有没有哪个机构,具备这样的仪器设备,可以测出这两个指甲的年代?也许并非所有的谜团都能一下子破解,但如果知道这两个指甲的年代,周阿姨心头的疑云也会扫去很多。她希望能够找到这样的检测机构。周阿姨说,读者或者如果有更合理的推测,可以通过商报转告她,她会十分感激。 

    

    周阿姨还表示,最近看商报很有收获,尤其是一些无私的藏家感动了她。所谓“藏于家,一人所有,传于子,一代所有”,东西都藏在自己家里干吗呢?不如拿出来,让大家都欣赏研究,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们。周阿姨说,等这两个指甲的谜团揭开,国家如果需要,她愿意把它们捐献出来,或许这两个经历几百年岁月沧桑的指甲,对当今医疗、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能起点作用呢!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