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摩崖石刻的狂热粉丝——他新发现了四处奇妙石刻 很多人又成了他的粉丝

姑苏晚报 20140822 A第10版

■李渊

 本报记者 李渊
  常熟虞山自然景观秀丽幽奇,人文景观丰富多彩,作为历史印记的摩崖石刻更久负盛名。常熟文博爱好者张军利用业余时间自发整理考证了七十余处石刻。日前他在常熟图书馆展出他拍摄的70处虞山摩崖石刻照片,其中更有4处石刻为最新发现,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

  喜欢文物喜好背后的历史故事

  1974年出生的张军是常熟人,网名“常熟子煜”。他爱好文博,从1993年开始拍摄苏州地区古民居、古桥系列,近年来走遍常熟各个乡镇,寻找拍摄从未发现的古建筑,对野外发现的古碑、墓志进行拍照、拓印,以保存图文资料。从2013年开始,他又迷上了虞山摩崖石刻,并开始对虞山摩崖石刻、涧屋、古墓葬进行考证整理。
  常熟摩崖石刻主要分布在剑门,在剑门峰壁两旁各有明嘉靖十五年所镌的“剑门”和“奇石”两组大字。剑门附近有13处石刻,其中有明万历三十二年知县谭昌言去任时所书“去思石”,还有清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江苏巡抚林则徐、布政使陈銮、按察使李彦章等人的记游题名,最著名的为清康熙御笔“烟岚高旷”。
  在常熟图书馆展厅,记者看到“烟岚高旷”石刻,这块石刻字迹清晰,周围更有象征皇家威严的龙纹雕刻。张军对记者说:“当时上海松江的一位官员向皇帝‘拍马屁’献画,皇帝随后赐了他‘烟岚高旷’这几个字,这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于是他就把皇帝御笔刻在了常熟虞山之上。”

  雨天巡山新发现四处摩崖石刻

  因为喜欢石刻,张军只要一有空就跑上虞山。从去年开始,他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虞山之上。张军翻阅各种史料,只要有相关石刻的记载,他便按图索骥去“寻宝”,再拍摄整理。
  由于文物年代过于悠久,而且历经风餐雨露,导致风化严重,很多石刻已经很难辨析。张军说:“有些巨石看似并没有石刻,只有着水潮湿之后才能显现痕迹,为此我专门挑着下雨天巡山,这样就能看到字迹了。”每次雨天巡山回家,他总是浑身湿透,满身泥垢。邻居、家人都不理解,数落他是“戆头”。对于“戆头”的说法,张军并不在意,看着自己更新的博客每天都有一百多的点击率,他甚是欣慰,尤其是他新发现了几处任何常熟当地史书都没有记载的石刻后,他更起劲了。
  在康熙御笔“烟岚高旷”东有一巨石从崖上坠落,被三块相叠的长石托住,从此定格,成为险谲奇观,常熟当地人称“三生石”。每年三月初三,更有香客专门至此走一遭,传说可以看见自己的“前世”、“今生”和“来世”。张军今年四月登上了这三生石,他感慨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想“这么精妙的自然构造,古人会不会在此题词以作纪念呢?”
  就凭着这个念想,他攀爬到巨石之上,刷开遍布巨石的青苔,他似乎隐约看到了人工雕琢的痕迹,再仔细琢磨,发现原来是“奇石”二字,这让张军兴奋不已,他说:“我心脏跳得飞快,后来再仔细看还有‘陈州’二字。”随后,张军用准备好的水冲洗石块,并用粉笔勾了笔划,落款慢慢呈现出来,为“赐进士第知常熟县事陈州柳川沈弘彝书”。三个大字为“三台石”。口传至今的“三生石”,原来这才是它几百年前的真名。
  这块石刻在常熟当地古志《常昭合志》及其他史料中都未有记载,唯有沈冕、钱谦益的有关诗篇才提及“三台石”。对此,常熟博物馆工作人员向记者表明,这些石刻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研究价值,对于当代还有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