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交易会爆棚

姑苏晚报 20041219 一卷121页

■张育红、沈萱莹

前天,拙政园外的园外苑古玩天地一派热闹,为期两天的古玩交易会天不亮就开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个古玩商贩摆出了摊点。淘宝人笃悠悠兜着圈子“捡漏”,从不同地方赶来的商贩们一边出摊,一边也彼此交流着。  

       打着电筒买古玩

    打着电筒买古玩,这可不是开玩笑,光天化日之下还有可能上当,何况是冬天的清晨5点,只有微弱的晨曦。但是这一幕昨天确实出现在园外苑古玩天地举办的古玩交易会上了。早晨5点,外地的古玩商贩们就聚到了园外苑古玩天地门口,说好是6点半开门,但商贩们心急要抢好摊位、淘宝人心急要“捡漏”(指淘到珍宝)。看着门口越聚越多的人群,主办方不得已提前开门。同样做古玩生意的苏州人潘天冲就在天不亮时淘到了一件宝贝:同治年间的一件瓷器,吴姓大户人家订烧的,图案是精致的梅兰竹菊。

       五花八门古玩摊

    交易会上的古玩摊五花八门。除了常见的瓷器、玉器和其他手工艺杂件,还有一些看上去并不那么“古”的东西。北京来的王先生专做“文革”系列,画像、像章、印章。一张定价0.20元、1977年印刷的领袖画像,王先生开价50元,他说成交价就在这个左右。苏州的赵先生专门收藏连环画古旧书,他基本上不做生意,只是把收藏的多余部分拿一点出来卖。1980年重印的一本《东郭先生》,赵先生说可以卖到40元左右,因为这本小人书在几次连环画评奖中得过奖。

       外地商贩看好苏州

    参加这次交易会的300多个商贩几乎全部来自外地,本地只有少数几个在文庙做生意的古玩商出了摊。记者采访了北京、天津、安徽、山东等地的商贩,当问及为什幺来苏州时,他们的回答几乎—致:江浙一带有文化有钱。北京来的王先生在鼎鼎大名的北京潘家园也做生意,但是他还是偏爱江浙市场。他分析说苏州人文化水平高,收人多,玩收藏的人也多。走南闯北这么些年,王先生说北京之外,南京、上海、苏州、杭州几个城市比较好做生意。同王先生一样,来自天津的金先生的主要市场也在江浙,他们是苏州的常客。

       背着古玩走四方

    记者发现来参加交易会的外地商贩们多数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多数并没有如外界所想像的那样靠古玩生意挣到大钱。一位来自山东的年老商贩告诉记者,他是半路出家做古玩生意,原因是年纪大了干不动农活,于是跟着朋友出来做点小生意谋生,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每年他们基本上有2/3的时间离家在外,或是去收古玩,或是奔波于各个古玩市场之间摆摊。记者昨天在多个商贩处都看到常州一家古玩市场的邀请信,商贩们说这样的邀请每个月都有,收十元管理费就可以做生意了,有的地方还管一顿午饭。游走四方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常态,“古玩就是要加强交流,所以我们停不下来。”一位商贩说。

      “捡漏”得靠火眼金睛

    “很多假货。”苏州一位文物专家在昨天的交易会上兜了一圈后告诉记者。据他介绍,—般好的东西不太会放到地摊上卖,一是露出来不安全,二是多数出摊人并无雄厚资金,所以收不到好东西。好东西通常有它自己的交易通道。做了多年瓷器生意的苏州人潘天冲说,比较大的客户会留下名片,要什么东西打个电话来,他再去想办法。商贩们也不回避赝品问题,“假货假价钱嘛”,言下之意,假货卖得便宜。专家建议到古玩市场捡漏的人,一定要懂行,有一双火跟金睛,否则这种鱼龙混杂的市场行情谨防上当。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