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扇夏韵

苏州日报 20040503 一卷38页

■何大明

尽管风光不再,然而,那一把小小的纸团扇,依然在我心中扁出永远的风韵。

    东晋时,乐府《吴声歌曲》中,就有“团扇歌”,宋代陆游有“吴中近来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的诗句。诗人当时所说的团扇,是以绫、罗、绢为面的纨扇。而以纸为面的纸团扇,尽管始于民国初年,却是一种很平民化的团扇,上世纪五十年代,它是我们孩童避暑纳凉、赏玩游戏的尤物。

    纸团扇的扇柄和扇骨,用同一根竹片制造。扁圆形的扇柄上部,分出许多细薄的篾片,间隔一定距离呈圆形排列,如同树杆上生出的枝桠。然后,在扇骨正反两面糊上印有图案的纸面,一把漂亮的纸团扇就诞生了。价廉物美,花五分钱就可以去烟纸店买一把。纸团扇整齐排列在一只专用的硬纸板盒内、图案是彩色的,题材有山水、动物、花卉、戏文等多种。扇面的下边,还附上“王记”、“张记”等印章形标志。那是扇庄使用的“商标”,无形中做了巧妙的广告。在纸团扇图案中,我们男孩喜欢老虎、狮子等猛兽。女孩则喜欢花卉,以及小猫、哈巴狗一类的宠物。扇上印有电影女明星头像的,我们称为“骚女人”,谁买了就会遭到嘲笑。有的纸团扇背后还印有歌曲,如《社会主义好》。如此,小小扇子又成了我们喜爱的“扇歌”了。

    夏夜,小伙伴们聚在街头巷尾乘风凉,一把纸团扇少不了。对我们来说,纸团扇的主要作用不是扇风而是作“人来疯”游戏。纺织娘一类的昆虫飞来,赶紧用纸团扇去扑。将扇柄放入双掌中用力旋转后一放,纸团扇就会在空中跳起短暂的“芭蕾舞”。更多的时候,我们就“手”取材,玩“剪刀,布匹,石头”的“猜懂猜”游戏。谁输了,就用纸团扇替胜者扇十下扇子。女孩子如果输多了,就会哭鼻子。把乒乓球放在扇面上,转动扇子,使乒乓球在扇面上转圈子而不掉下来,是一项能吸引入气的“杂技”。由于纸团扇经常当玩具使用,因此用不了多久就会损坏扇面。发挥余热,破扇子在生煤炉时还可以派用场。

    为了省下五分买扇钱,我学会了“补扇”。用一张牛皮纸依样剪下扇面后,用自制的面粉浆糊均匀地粘在扇骨上,一把纸团扇就补好了。扇面上,还用毛笔蘸上墨汁涂鸦几笔,算是一幅“山水画”。画蛇添足,还在扇子背面题上一首当时脍炙人口的打油诗:“扇子有风,在我手中。谁要借扇,叫我祖宗”。遗憾的是,祖宗还没当上几年,纸团扇就逐步退出了“流通”领域,最终不见芳容。

    如今,每至夏夜,孵在空调房内看电视,舒服是舒服,只是可惜再也无法享受“竟持团扇纳暑凉”的扇韵了。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