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山村的竹子

姑苏晚报 20040906 一卷77页

■余苏南

苏州阳山北麓,山脚下一湾清水,一条宽阔的山路向西伸展。这就是去树山村的路,我们沿着路慕名去看竹子。

    由山路步入南北两山相拥的山坞,南山厚厚重重的竹林,形成无边无际蜿蜒起伏的竹海。无风时,叶浪已然滚滚;山风一来,即如狂涛汹涌,奔腾呼啸,蔚为壮观。

    细细看去,竹群种类繁多,有的轻盈秀气,如玉树临风;或者低矮丛生,竹叶细细巧巧,形似孔雀尾羽,十分精致。可惜我们对竹类是外行,植物学家来此可能会多一些专业研究上的乐趣。

    偶见一处,五六根短短的粗竹相并,横架在路边沟溪之上,构成小小的独木桥,桥端与一竹门相连。竹桥和竹门都隐在婆娑的竹叶之下,若不细细观看,辨不出竹丛中还有着小桥和竹门。想必当年李白的友人就居住在这样的幽静去处,于是就有了“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轻,青萝拂行衣。”的诗句。

    树山村是竹子的世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竹山下的农人当然衣食住行全仗着竹子。溪上小桥是竹子架的;瓜果菜棚,是竹子搭的;果菜棚边,尽用竹篱围着;小屋的竹门内摞着竹筐、竹篓;灶前烧的是打下的枯竹、竹梢;锅内炒的是采来的竹笋。孩子玩的,是竹叶卷的小哨。年年岁岁,树山村的人们养竹、伐竹、卖竹,那祖祖辈辈的生命延续与这竹海的生命紧紧维系。如此说来,竹海就不仅仅是壮观、中坚挺、是妩媚、是幽雅,这些都只是诗人、游客眼中的感觉,它最具真实意义的是山里人生命的支撑!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由此,我从另一层面理解了郑板桥这句《题画竹》诗的哲理。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