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家风教育节?——“中国式”清明节的三个苏州家庭样本

姑苏晚报 20140406 A第02版

■杭雷、张登峰

 本报记者 杭雷 张登峰 摄影 灯灯

  随着时代的变迁,清明祭祖的方式在保持着传统的同时,也逐渐 发生变化,不少家长在祭祖过程中,进行一些家风家教的教育,促进了 家庭成员情感的沟通;还有不少在苏州工作和生活的“洋苏州”,也入 乡随俗,过起了中国式的清明节。游走于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的清明 节假,与往年有着怎样的不同?大家是怎么过清明节的?昨天,本报特 别策划,记者分别走进老苏州、小苏州和“洋苏州”家庭,寻访中国式清 明节的三个苏州家庭样本。

  样本一

  老苏州:传统节日要传承下去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二郎巷社区44幢八旬老人殷金华家中,正好老人的子女纷纷赶回来,和母亲一起悼念刚刚过世一年的父亲。子女们围坐在殷金华身边,老人则怀抱着丈夫的遗像,跟子女们一起回忆丈夫生前的往事。
  殷金华告诉记者,平时子女都不跟自己住在一起,特别是老人的儿子,目前在无锡工作,平时儿子工作忙,但对母亲十分孝顺,虽然不能常回家看看,打个电话问候平安是儿子每天的必修课。由于平时回家的机会不多,因此每逢清明、端午、重阳、中秋这样的传统节日,儿子必定赶回家来看望母亲。昨天是清明节,尽管儿子工作很忙,但还是抽出时间,坐早晨的头班高铁从无锡赶回来看望母亲、悼念父亲,到10点多,又匆匆坐高铁赶回无锡工作。殷金华说:“现在,这些传统节日,已经成了我们家人大团圆的日子。”
  殷金华认为,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都是从古流传至今的瑰宝,应该好好重视这些传统节日,将这些传统节日传承下去。“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不少节日还伴随了很多传统习俗,比如清明节扫墓、吃青团子;端午吃粽子,苏州人还有纪念伍子胥的说法;中秋吃月饼等等。我认为,要让人们记住这些传统节日,发掘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推广这些传统习俗十分有用。”殷金华说。
  殷金华的一番感慨引起了家住二郎巷社区87岁老人沈国抚的共鸣。沈国抚觉得,清明节是怀念先人的传统节日,但最近社会上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对于清明、中秋等一些我国的传统节日越来越淡漠,反而对诸如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一类的“洋节日”非常热衷。如今,国家把清明节定为法定节假日,这一举措可以使那些热衷“洋节日”的人重新记起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把这个缅怀先人的传统一代代延续下去。

  样本二

  小苏州:家风和感恩教育不可少

  昨天上午9点左右,在七子山公墓片区,四年级的“小苏州”菁菁跟着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带着鲜花和水果,祭拜已经故去的老祖宗。“以后别忘了我们的祖宗,你也要为祖宗争光噢。”在祭拜过程中,菁菁的爸爸邱华跟她聊起了天。
  家住园区都市花园的邱华告诉记者,他的爷爷奶奶骨灰都安放在七子山公墓。每年,他和父母及妻子、女儿五口人都会来公墓祭祖。而每次来祭祖时,都会适时地给女儿进行祭祖和“百善孝为先”的家风教育,让女儿懂得尊重逝者,珍惜现在的生活。
  邱华的女儿菁菁今年9岁,对于清明节的理解,她说,在学校里曾经去横山烈士陵园祭拜过,以前只知道清明节要去听那些牺牲英雄的故事,给英雄献花。现在,经过爷爷和爸爸的教育,她知道了清明节的很多含义。“爷爷和爸爸跟我说好多回了,让我别忘了已故的亲人,也别忘了关心身边的亲人,更要关心好自己。”菁菁说。
  “祭祖的时候,正好是家风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时机。”邱华告诉记者,忠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深厚文化和虔诚礼仪。每次来七子山公墓祭祖,他都会跟女儿讲述祖父以前从老家泰州来苏州奋斗的历史。因为清明祭祖的历史久远,作为后代,每年除了形式上的磕头拜祭,还要让女儿知道自己的出生,知道自己的生命是谁给予的,又是谁将她抚养成人的,让女儿珍惜今天的生活,这也是一种先人精神的传承。邱华说,在教育女儿不忘祖先、尊重老人、尊重自己的同时,还让女儿明白“家和万事兴”的道理,明白亲情是维系家庭感情的纽带,而且这些道理在清明节讲述,是平常任何说教都代替不了的。
  “我爸爸经常跟我讲这些内容。”菁菁告诉记者,虽然她还是个小学生,但在父亲和爷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她已经懂得很多道理。“我们祭祖,除了表示对先人的怀念和记忆,更是对今后生活的珍惜,还要懂得报恩。”菁菁说,她已经懂得对逝者的敬畏和尊重,也非常感激先人赐予生命。

  样本三

  洋苏州:入乡随俗吃起青团子

  在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里,“老苏州”都会吃青团子。昨天中午,工业园区怡和社区里的“洋苏州”也吃起清明时令小吃。
  社工们给“洋苏州”准备了青团子、春卷、薯条等时令食品,洋爸妈与洋娃娃看到青团子感到非常好奇,连连询问“什么是清明?”“这个圆圆的绿绿的东西是什么?”社工们这才揭开谜底,给大家讲述中国清明节的来历。洋娃娃也竖起耳朵听了个仔细。
  那国外是怎么祭祖的呢?来自澳大利亚的Josh非常健谈,他告诉记者,澳大利亚也有祭祖日,但不是中国的清明节时间。澳大利亚的祭祖日在圣诞节。当天,每家每户都是先准备好圣诞树,去教堂做好礼拜后,然后去扫墓。扫墓时,大家带着鲜花、蜡烛和十字架,到达墓地后,用这些物品将墓地装饰一新,变成小型“派对”活动场所。
  “我们扫墓与中国不一样。”Josh表示,大家将墓地装饰得这么特别,是因为他们不仅通过扫墓祭奠和缅怀祖先,更多是与祖先“分享”节日的快乐和幸福的生活。所以,他们时常还会围着墓唱歌聚餐。“中国人对祖先也很虔诚,也非常好。”Josh 说,他对中国人清明祭祖的虔诚感觉很好,除了肃穆和崇敬的氛围外,也会表述目前的幸福生活,这便是对祖先最大的告慰。
  清明时令食品开吃了。当社工分发青团子时,洋娃娃们都非常兴奋,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吃到这个特殊的时令食物。一边吃,还一边询问青团子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很好吃,我还想带给老家的朋友吃。”Kaily小朋友开心地表示,她很希望自己可以亲手制作这么好吃的青团子,并把青团子带回到自己的国家,给亲戚朋友品尝,也让他们知道在中国过清明节是要吃青团子的。
  “中国清明节也很有味道。”澳大利亚的Josh则告诉记者,虽然清明节是一个肃穆的节日,但是在洋娃娃们看来,这是一个快乐的节日,因为他们吃到了好吃的东西,也知道了清明节在中国是缅怀先祖的节日,这让他们增长了很多见识。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