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年夜饭的变迁

成报 20130217 B08版

■记者

年夜饭,顾名思义,就是除夕之夜所吃的那顿饭。中国人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讲究吃的民族,过年是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中国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是健康还是疾病,是过去还是未来,年终究要过,而且是很隆重的过,所以中国人的年夜饭一向以「丰盛」着称。 中国新闻中心 综合整理

不过世事变迁,时光流转,中国人的年夜饭也随之改变。

南宋:穷官儿的年夜饭葱汤麦饭两相宜 崇德

庆元三年(1197年),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时任焕章阁侍制、侍讲的朱熹,也被免职回家。这一年春节,老夫子写诗记录他的年夜饭:「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饮时」。

需要说明的是,宋代官员的「免职」,从北宋「庆历新政」开始,就变了味儿:名义上不再做官,其实还是官,因为薪水照发,不过减半而已。尤其像朱熹这样的曾做过多年地方行政长官,又做过皇帝老师的人,怎么可能真正的离开体制内?怎么可能又穷到如此地步?

但朱熹是真的很穷,因为他为官清正,不贪不腐,纯粹靠薪水养家餬口。那么一大家子人,微薄的薪水自然捉襟见肘,有口饭吃、有口汤喝,老夫子已然很满足,因为前村还有百姓连汤都没得喝呢。心里装着百姓的官儿,其年夜饭大致如此,「不患食之不美,而患德之不崇」,可敬!

青丝菜甲银泥饼 节约

淳熙四年(西元1177年),范成大离任四川制置使,五月底从成都万里桥出发,十月,回到苏州老家,打算过年后再去杭州接受新的任命。除夕日,恰好漫天大雪,他填写《朝中措》(一说是立春所写,算小年吧):「东风半夜度关山。和雪到阑杆。怪见梅梢未暖,情知柳服犹寒。青丝菜甲,银泥饼饵,随分杯盘。已把宜春缕胜,更将长命题幡。」

范成大担任的四川制置使,是个多大的官呢?查一下南宋官制可知,绝对的二品大员,军政一把抓的省部级干部。

这么大的官儿,年夜饭也仅仅是比较精致的一盘青丝菜,外加银泥饼(米面做的)作为主食罢了。范成大很穷吗?说不穷也穷。比起级别小的基层官儿,他薪水不低;比起那些贪腐成性的大小官儿,范成大算很穷的了。

为官而不忘其本,是范成大之年夜饭的特点。他原本出身贫寒,非常了解百姓生活的困苦。其田园诗「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莫不关乎民生;其为官理想也可用「权为民所用」来概括。

这样的好官,又怎会享用山珍海味、满汉全席之类的年夜饭呢?

一日二餐唯是藕清白

南宋洪迈《夷坚志》里写过一个地方官儿过年,情状惨澹之极,似有文学加工,但真实度还是颇高。

说是某县县令即将任满卸任,写了首诗:「二年憔悴在三鸦,无米无粮怎养家。一日二餐唯是藕,看看口里吐莲花」。

南宋县一级官员卸任,沿用古制,春节前如果没有接到另行任用的通知,春节后只能打铺盖卷儿走人。为何要等到春节后呢?因为事关「职田」(官田)收入与库藏交割问题,新任的官儿得年后才能到任。大家还记得陶渊明卸任时的情节不?挂印走人,但帐目必须交割清楚。

从这则故事来看,此人是个「拎着乌纱帽做事」的好官儿,起码没有贪污官田收入,更没有在官位上利用权力为自己牟利,以至于一旦离任便陷入「无米无粮怎养家」的窘境。

年夜饭以藕充饥,穷官儿发愁之余,忽然骄傲起来,吃藕怎么啦,我的嘴巴乾净而高尚,「口里吐莲花」,洁身自好,品德高尚!

只把鱼虾充二膳 正身

这个故事也出自《夷坚志》,之所以写下来,是因为可以体现当时地方州县小官儿的薪水到底是个啥标准。

说是高宗绍兴末,平江府(今苏州,范成大老家)某官员回家过年,老婆让他上街买点羊肉好安排年夜饭,他转了一圈却空手回来了。老婆问他:「买的肉呢」?他顺口以打油诗回答:「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买尝?只把鱼虾充二膳,肚皮今作小池溏」。赵炎查了一些资料,发现他的话倒也真实可信。

当时苏州的猪肉,大约每斤120文,牛肉基本也是这个价。朝廷虽禁止屠宰耕牛,有「凡倒死(自然死亡)牛肉,每斤价直(值)不得过二十文」的规定,但民间偷杀现象并未禁止住,而牛肉的售价也并未下降。羊肉呢?范成大曾感叹「羊价绝高」,说明苏州羊肉价格肯定远远超过猪牛肉,900文一斤,应该不是洪迈的夸张。

我们不禁要问,这官儿既然买不起羊肉,为何不买一些猪肉或牛肉呢?问题还是出在「俸薄」上,薪水太少,只够买鱼虾的。苏州紧挨着长江和运河,城内也到处是河渠,南宋时鱼虾普遍很便宜,几十文可买一大篓子。我在「南宋吃货跟鱼儿较劲」的文章里有过介绍,大家去翻来对照着看。

如今的年夜饭,有鱼有虾,算不错了,但在南宋,穷人过年才吃鱼虾。这位苏州的父母官着实不是一般的穷,其年夜饭折射出的廉洁自律也很不一般:唯其穷,可见不贪;唯其穷,可见廉正;唯其穷,可见过年没收礼;唯其穷,可见作风正、民心在。「肚皮今作小池溏」,跟老婆调侃的意味十足,留给后人的却是官场正能量:「大道」不偏离。

何谓大道?用宋朝张之才的诗句来概括:「一官来此四经春,不愧苍天不愧民。神道有灵应信我,去时犹似到时贫。」

为官一任,造福地方,上不负党和国家的重托,下无愧黎民百姓的期许;卸任时,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固守了这样的为官正道,还怕有司追查吗?

(以上文字节选自:赵炎博客)

清朝:封建社会极致的奢华

清朝的年夜饭,我们以天朝第一家庭爱新觉罗家为例。

明清宫廷饮食,从美食到美器名目繁多,颇为讲究。皇室除了满足自身的口味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精美的食物和华贵的食器,来体现政治上的至尊、至崇与至荣,显示「举世无双」的显赫权势。也因此,中国饮食文化至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清代皇帝、皇后及妃嫔们平时吃饭各自有独立的膳房,只有除夕、元旦(即今日春节)才能阖家欢聚举行团圆宴。年三十儿晚上,皇帝与后妃们共同进膳;正月初一晚上,皇子皇孙与皇帝进膳,皇帝择日侍皇太后进膳。这是皇帝一年难得的家宴。

皇帝的家宴多在乾清宫、重华宫举行。乾隆四十一年(1777年)除夕,乾隆皇帝将家宴摆在了乾清宫。这年,两位皇后均已去世,乾清宫高高的宝座台上只摆了乾隆帝用的一张大宴桌, 地坪台下依次为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等的宴桌。申正(下午4点),晚膳时分到了,乾清宫两廊下奏响中和韶乐,皇帝升座,众妃嫔跪迎皇帝入宴。总管太监首领和御茶膳房太监依序请皇帝和妃嫔进热膳、奶茶和酒膳。

这顿年夜饭,皇帝的膳馔有冷热膳、酒茶膳,加上各色小菜、点心、汤粥、蜜饯共有108品,各妃嫔虽分等级,膳馔也都有几十品之多。用过这顿丰盛的年夜饭,接下来的守岁食馔则更加精美讲究。皇帝、后妃们的除夕夜守岁与寻常人家不同,还多了一个用蜜饯食品摆果桌、装消夜果盒点缀年景的习俗。「消夜果」是宫中后妃常食的糖、蜂蜜等甜食,多是乳制品或者乾鲜果蜜饯等。盛装消夜果的盒子是木胎漆制的两三层、或圆或方的精致宝盒。这可不是普通的漆器,盒表面要用珍珠、宝石镶嵌出花草、山水、鸟兽等各种图案,华丽异常,宝盘内的消夜果也须拼摆出精美的花色,与宝盒的珠光宝气、花草鸟兽两相辉映,共组美景。

但是到了近代,天朝不再威武,被几千个洋鬼子拖着几根破枪打得丧权辱国,皇宫里除了那位姓慈的大妈,皇帝过得苦哈哈的,慈大妈挪用国家军饷整饬她的120道菜品,光绪诚惶诚恐动不了筷子,强悍的「母亲」,惶恐的「儿子」,外加一大堆礼法拘束,凌晨三点起床的折磨,皇帝这顿年夜饭要吃得好才是奇迹。

(以上文字节选自:《中华遗产》2010年第2期《宫廷篇:王天下者食天下》)

民国:浓浓的年味

辛亥革命了,但是军阀起来了,到处是兵灾,天朝人民活的苦哈哈的,但是,无论多苦,不管多难,老百姓们还是拿出了自家最好的东西准备过年。

「年夜饭照例是特别丰盛的。大年初几不动刀,大家歇工,所以年菜事实上即是大锅菜。大锅的炖肉,加上粉丝是一味,加上蘑菇又是一味;大锅的炖鸡,加上冬笋是一味,加上番薯又是一味,都放在特大号的锅、罐子、盆子里,此后随取随吃,大概歴十余日不得罄,事实上是天天打扫剩菜。满缸的馒头,满缸的腌白菜,满缸的咸疙瘩,不知道甚么时候才可以见底。芥末堆儿、素面筋、十香菜比较地受欢迎。除夕夜,一交子时,煮饽饽端上来了……」

这是民国时期北方人家的年夜饭,年味十足,大而化之,大碗大盘,分量十足,朴实简单。民国多风流人物,譬如胡适、徐志摩之流,名声太响,想要与他们结交的人太多,因而他们的年夜饭大多时候也就是饭局。喝得酩酊大醉,骂骂当朝军阀,打打牌顺道讨论如何赢得名媛芳心,恰同学少年,粪土万户侯!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