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苏州“导游业”

苏州日报 20040724 一卷11页

■张镛

在人们的印象中,我国导游业是从国外传进的新兴行业。其实,导游业我国古已有之。古典小说《豆棚闲话》中,就对明末清初的苏州导游业作了精彩的描述。 

    “导游”是现代名词,旧时的苏州称导游为“白赏”,那是个贬义词。《豆棚闲话》中说他们是成天陪着游客白玩,白吃,白住,白白欣赏骨董书画的“空闲朋友”(“白”在苏州话中是“不花钱”的意思)。那时的导游极其清苦,他们“聚在姑苏名胜山塘街一带,或虎丘二山门下茶馆上,骨董摊边”,一个个地“好像折腿鹭鸶立在沙滩上的光景,眼巴巴地只要望着几个眼熟的走到……”他们的生意和生活是没有保障的,“这班人大半无家无室,衣食不周……”他们除了熟悉游览景点,陪同游客到一处处名胜古迹游览讲解外,还要会“拨弦唱曲,串得好戏”,擅唱“《哭皇天》、《山坡羊》”等小曲,还要懂得“书画铜窑器皿骨董,”以代为所陪游客鉴赏购买。 

    在那个时代,他们还需为游山玩水的老爷阔少“寻觅几个清秀小子,标致丫头”,让其买回家,学唱戏或当丫环书僮,当然少不了为公子哥儿作寻花问柳的介绍。如果他们对所陪游客服务得不周的话,那末,就会饱受“抽出拳头乒乓乱打”之苦。 

    明清时期的苏州导游业,无专门的行会组织,因此他们较之其它行业更显低微。当时,他们曾设法摆脱这种非人的待遇,一次他们“拉了十余个‘白赏’的前辈,都到虎丘千顷云亭上,挨次坐了。”其中有个发起此次集会的人说:“我俚这个行业说高原弗高,说低也弗低,昨日有几个小伙子们,受了许多狼狈……都因身份寒贱……如今我们也要像秀才们自己尊重起来,结起一个大社,烧介一陌盟心的纸”但是在那个时代,‘白赏’们无论是结社也罢,烧盟心纸也罢,都逃脱不了受欺压的处境。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