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夹龙》

苏州日报 20041009 二卷9页

■舒文

《捉夹龙》是一种具有特色的龙舞。在苏州地区仅见于原吴县市西山镇渡渚村。因舞时会发出“咭咭咯咯”之声,又被称为《咭咯弄》。

    关于该舞的传说:一说是从前当地曾飞来一条云龙在山头盘旋,那年蚕桑、花果、稻禾均获丰收,村民认为这是神龙护佑,便扎龙供拜,并于每年正月初十请出巡演,经元宵到月底,历时半月。又说是一二百年前从太湖长沙山岛漂来了一条木龙,搁在东湖滩上,东湖滩村民将它捞出,但因村内人少,乃将此龙送给渡渚村。龙为吉祥之物,他们就每年元宵节前后以舞龙作为祈求太平、丰收的仪式。

    《捉夹龙》与一般龙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是材料、结构特别。它是由木料制成龙体骨架,并以枢轴阴阳镶嵌连接起来;二是骨架内均有烛插,舞时可点燃蜡烛;三是因结构不同,舞龙动作为盘旋前进而不是上下穿插,四是没有龙珠引导,而是一对彩灯。

    平时,《捉夹龙》各节折开,供于观音堂内。演出前才将编好的竹制框架装备成龙,再糊纸染色蒙布。装好后要烧香祭供请出。出龙时还要村民准备好捐献的纸张、蜡烛,以便在舞龙时随时修补、更换。一路所经之地,村民夹道跪拜相迎,并将准备好的蜡烛献上。许多农户还要请其在自己院内或宅边盘绕一周以求保佑。这个仪式要事先预约,并备好猪头、年糕、花生、鸡、黄酒等供物。黄酒倒入龙口,其他物品带回放在观音堂供奉。到各家表演时,可拔下一些龙须,留在家中作为吉祥之物。

    《捉夹龙》均在晚上出演。午饭后从观音堂请出,三四点钟出发,天黑后点亮蜡烛,开始表演。在出发途中逢有大树、庙堂,均要绕行一周。在演出场地表演时,主要动作是“盘龙”,龙身水平行进,盘成一圈,反复来回。在夜色中,龙身晶莹透亮,平稳游动,时徐时疾,十分好看。对于舞龙者的基本要求是双手擎住龙杖,平稳行走,龙首龙尾可作左右摆动。引龙的两只彩灯一前一后紧紧相随走在前面,队伍行动快慢,方向,由引灯决定。表演《捉夹龙》时,有锣鼓打击乐伴奏。有大锣一面(由两人用扁担担起,走在后面的一个敲打),大齐钹、小鼓各一个。节奏比较简单,只是快慢有所变化。擎龙者的服装无特殊规定,一般穿日常传统短打。

    《捉夹龙》在1950年左右还曾到东山镇万人大会上表演过,以后未再演出。随着西山镇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事业的兴起,渡渚村打算把这个具有特色的节目恢复起来。在现尚健在的舞龙传人邹仁富等老人的指导下,《捉夹龙》当能重放光彩。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