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金鸡湖边感受春天

苏州日报 20050318 二卷112页

■杨帆、黄蕾

中央公园的草地吐出了绿芽,国际大厦楼下的梅花开了,金鸡湖边已有春天的脚步轻轻走动。经过了一个冬天的蛰伏,你仰慕春天的情愫是否浓烈?来吧,跟随我们到园区、到金鸡湖边去呼吸春的气息。

    实地寻访篇

    综合城市用地布局,人口分布,交通集散等众多因素,园区选址在城市人文自然景观聚集地及公共设施附近建设有城市公园的市民方便游憩的所在,根据相关规划,园区将建设市公园7个,其中包括3个市级公园,3个片区级公园和1个体育公园,总面积约651.5公倾。

    第一站:中央公园

    沿着中新路,从具有标志意味的窗口雕塑向东,面对园区海关大楼的就是中央公园。

    作为园区东西轴线上的一个绿色节点,中央公园站地12.5公倾,被分为入口广场、休闲区、儿童活动区、中心广场和休闲健身区等几个功能区。记得当年初次亮相时,公园有两面三刀点特别引从注目,一是门口飘扬着20多面世界各国的国旗,都代表着一个在园区有投资有国家,国际化气质伴着这各色旗帜飘然而至;二是偌大空间、高品质绿地等组合起来的中央公园免费开放,人气骤然聚集。

    2003年,中央公园投资1000多万进行了改造,园区内人工创造的起伏地形使景观更为自然,增植了很多树种使公园的植物景观开始完善。

    中央公园处在园区诸多成熟居民区的包围中,孩子们经常缠着父母到公园的挖沙池嬉戏;房地产卖家们在讲述楼盘的种种好处时总忘不了添上一句“在中央公园的旁边“;就连新开业的尼盛万丽大酒店也把中央公园的比邻而居当成了自己的重要卖点。当生活在园区的人们将游玩的足迹渐渐向园区的纵深开拓时候,这里依然是许多人发现、享受园区的第一片视野。

    第二站:湖滨公园

    金鸡湖是园区的另一个象征,围绕金鸡湖进行的景观建设让这里既有今时今日的美丽,又有不远未来的遐想。金姬墩、望湖角、水巷邻里……这个分为8大景区的城市湖泊公园,总绿地率将大于60%。在其它景观尚未展露芳容的时候,我们还是先在湖滨大道走走,在香樟园里感受“城市森林”

    湖滨大道、城市广场连在一起,位于金鸡湖西岸,这里的连天碧水、茵茵绿草与清新空气是吸引市民与游客的最大亮点,建成开放后,迎来的客人逐年增多。去年以来,两大景区双休日的平均接待量约为1万人次。

    有人说,湖滨大道是个时尚舞台,婚纱秀、滑板族、汽车展……几乎没有一天是冷落的。也有人说,湖滨大道是动静相宜的。也有人说,湖水的幽静与青草湿气缠绵在一起,置身其间有着适合冥想的氛围。湖滨大道2000年就建成开放,由沿湖驳岸、步行大道、圆弧踏步、景观台和成片绿地组成,总面积为52.9公倾,设有游艇俱乐部、码头、艺廊等设施。这里,城市景观与湖水实现了自然过渡,不同的水体提供不同的水上运动。漫步亲水平台,可以听到脚边拍动的水声,可以感受耳边掠过的清风,还可以凭栏远眺长虹卧波的大桥与彼岸影影绰绰的高楼。城市广场面积26.3公倾,旨在将人群导向湖滨,从而带动广场和湖滨公园的活动。城市广场旨在塑造一个都市中心的大型滨水空间,将户外开放空间与水边的公园及散步道连结起来,不仅观景效果良好,开阔的空间也已经成为大型庆祝活动常常光顾的所在。记者在香樟园看到,也许是因为适应了湖滨生活环境的关系,如今园中的香樟树长势良好,身处园中,已经能给人几分身居密林的错觉。两大景区从节庆广场到亲水步道,再到地形起伏的景观公园、繁茂的樟树林、互动喷泉等,包罗万象、变化繁多,这些开放空间向久居都市的人们提供的是一个自然随意的休憩地。

    第三站:红枫园

    下了金鸡湖大桥,就到了湖东了,迎面而来的就是红枫园。据说7.5公倾红枫园里种着两千多株红枫和其他观赏苗木。同样是伴着金鸡湖,与湖滨大道不同,红枫园有美丽就在她的宁静。虽然现在还不是看红叶的季节,但林间飞翔的小鸟、花间流连的蝴蝶以及所有点缀在林间的花花草草都能让人觉察到春天的美丽。在它的东南面,苏州国际博览中心顶部几何感的钢结构成为一个自然与现代交融的绝好衬托。随着金鸡湖清淤的完成,来到湖东还能在亲近湖水之外,换个角度看一下熟悉的湖西,对岸园区商贸区各种现代建筑尽入眼帘,感觉也自有不同。

    不远处的文化水廊也能衬托出红枫林独立的宁静。定位餐饮、娱乐以及特色商业等综合服务功能的文化水廊目标是成为“全天候的生活休闲空间”,这里的“水岸生活”注定是流光溢彩、活色生香的。文化水廊曲折蜿蜒的岸线全长约3.38公里,占地面积33公倾,休量是已建成的湖滨大道的两倍多,绿色依然是文化水廊的一大亮点,建成后,这里的绿化面积将达到20公倾。

    第四站:其他小型公园

    中塘公园

    位于星湖街东侧,苏胜路北侧,东湖大郡一期南侧,由长乐街分为东、西区,面积分别为19875平方米和50263平方米。此处原是一片荒地,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公园已基本成型。公园内设有喷泉、儿童游戏场、棚架、长廊、建筑小品、表演台、停车场、管理房及公厕等。广场及园路的轮廊线为粗犷的曲线,并组成大小不同共计37个椭圆造型,造就了一个具有西方特色的园林。

    星海公园(康健园)

    现在初建的只是东区,东起星汉街,南至加城大厦二期居住区,西至星海街,沿街是名城花园住宅区、师惠坊,北临四季新家园住宅区(中间河道相隔)占地28383平方米。此处原来也是荒地。园内设有喷泉、运动浮雕、健身场地、亲水平台、沿河弧形台阶、树阵广场、停车场、阳光走廊、纳凉亭以及管理用房、厕所等。

    纸上游园篇

    园区规划公共绿地包括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和滨河沿路休闲绿地3个层次,加上生态景观林,总面积达902.9公倾。根据中新合作区的特点,园区绿地系统布局结构模式“一环,三湖,四园,六带、八场、十二苑”。“一环”:即沿中新合作区四个方向分布的生态防护带,构筑起园区的绿色屏障。“三湖”:实为三个市级公园、白塘植物文化公园和东沙湖水景生态公园。“四园”:即中央公园、横径塘公园、琉璃街公园三个片区公园和斜塘体育公园。“六带”:即“三纵三横”六条生态廊道,分别为星湖街、星塘街、星华街、现代大道、中央河、苏胜路。“八场”:实为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的八个绿化广场。“十二苑”:即位于居住区的十二个邻里公园,也是居住区的公共“绿色客厅”。

    从科学布局,迅速增量,初步形成“真山真水园中城”格局的近期目标,到构建完善的城市生态体系,建成国内外一流的公园化、生态化、现代化工业园,实现“花园城市”设想的远期目标,园区依据整体统一性、景观可达性、可持续发展性等原则,充分利用园区资源,发挥生态优先理念,注重植物多样性和廊道斑块原理的综合优势,不仅在提高绿化率上下功夫,而且特别重视绿地景观的可达性,并为后期发展留下充足空间。

    第一站:方洲公园

    位于星塘街与方洲路交汇处东北侧的方洲公园占地11.4公倾,预计今年六月完成。来自设计部门的信息显示,这个公园将在核心位置构筑突起的小山状地形。从外面看,该地形小山将成为公园四周街道马路有趣的视觉焦点。从里面看,在公园的中心,该小山将提供各种景色,趣味无穷,层层展开。设计人员表示,它的最大优势就是打断了相邻两街的视觉联系,可以通过改变视觉线的深度来创造“无尽的视觉面“和不断的新颖的园林景色。

    作为老少皆宜的公共活动场所,公园将容纳多种活动场所和设施,咖啡馆、城市广场、游船湖、水剧场、儿童游乐场、室内外健身场所等。在景观建设中,公园将通过采用大量的乔木,为人们创造了个树木冠蓬的氛围,同时也与开放的草萍空间互相平衡,增添丰富景致和四季风貌。蝴蝶草地是一个特别的地方,除了通过植物和石板小道和沿口在草地上形成波浪起伏的外观,使人想起蝴蝶的飞舞,还布置有各种吸引蝴蝶的灌木和花草。

    第二站:白塘植物公园

    位于现代大道与星塘街交沤处西侧,以现代大道为界分南北两部分,规划占地面积约95公倾(含水面)。白塘植物公园基地近邻金鸡湖,地理位置处于园区中心地带,同时又是园区绿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规划白塘植物公园为以植物为主题的文化公园,采用自然式布局,且注重地形处理,尽量弥补园区地势平坦的不足,景观设计应讲求生态型、主题鲜明、时代特征突出和有文化内涵。公园分为世界名花观赏区、湿地植物景观区、花卉文化展示区、异域风情区、休闲活动等功能分区。公园植物配置以群落式种植为主,营造园区的“人工森林”。结合观赏可设立世界名花专类园。要求绿地率大于80%其中乔木约占70%,形成人工森林。

    第三站:东沙湖水景生态园

    位于现代大道与星华街交汇处东北角,规划占地面积140公倾(含水面)。公园基地两面与规划中的软件园相邻由规划将此处建成以现代科技为主题的开方式自然式湖滨生态休闲公园。大面积湖面,起伏的地形,绿树成荫,鲜花盛开,鸟儿在自由地飞翔,公园强调小空间的创造,避免过多大尺度的广场等人群集会空间,营造舒适的户外非正式的交流空间,同时适当设置健身活动设施。

    公园设计设有水上活动区、湖滨漫步区、临夏活动区、人鸟对话区、珍稀观观等,以鸟语花香和自然环境形成公园特色。公园为开放式生态休闲公园,人、鸟、水、森林溶为一体,自然和谐。植物配置仍以群落式种植为主,主要采用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要求绿地率大于75%,其中乔木点70%,以森林景观为主。

    第四站:横径塘片区公园

    位于中央河轴线右端,钟南街东侧,占地面积约10公倾。因临近软件园,规划该片区公园以展现数码科技为体裁,创造富有新意的绿色休闲空间。规划绿地率在小70%,其中乔木约占60%。

    第五站:斜塘体育公园

    规划为体育专类公园,占地面积约42公倾。公园内设有必须有体育场和一定量的活动场所,规划绿地率在50%以上。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