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巨资为何与古村“无缘”?

姑苏晚报 20050309 一卷137页

■记者

 经过专家反复论证,西山明月湾古村首期改建工程已于去年开始启动,首期1000万资金投入后,搬迁了十几户村民,对村口及黄家祠堂等进行了修复,并修建了石驳岸、道路、小桥等。根据计划,今年将继续修复邓家祠堂、明月寺,一些现代房屋立面改造及对四五处老宅进行修缮等。然而古村修复却似个“无底洞”,一旦投入便有些“刹不牢”。而此时,以乡镇财力为支撑的古村修复却因资金来源严重不足,不得已,工程进度只能放缓。记者获悉,西山现存古村落众多,如堂里、东村、消夏、涵村等,其中仅一个东村就有堪称古建筑宝贵遗产的明清建筑20多处,然而历经沧桑,又大多年久失修,坍塌、损坏现象严重,如果不及时抢救,很可能就会像“冰棍”一样,自然“融化”直至消失。有专家曾经预测,仅明月湾、东村等六处重点古村落的维修费用就将超过一个亿。如此巨大的“缺口”,仅以一个镇的财力来支撑,实在是“杯水车薪”。此外,通过专家论证的东山陆巷古村的保护工作也由于资金问题而迟迟未能实施。 

    近亿民资古村掘宝却“无功而返” 

    就在古村落修复四处寻求资金时,一支由十几位民企老板自由组合的民间商队却携着近亿元资金悄悄地在东、西山地界上寻求投资商机。据其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板说,他们十分看好洞庭东、西山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况且苏州太湖是尚未开发的最后一块处女地,应该说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但“老板”也不无遗憾地说,近亿民资来此转了一圈之后,却只能悄悄撤退,“投资古村落的时机尚不成熟”。 

    从房地产起家的王老板酷爱摄影,对古村落尤其喜爱,经常背了相机开车前往“寻宝”。看着破损不堪的古宅,他更是心痛不已。近几年,政府鼓励民资参与古建筑修复,他也几次跃跃欲试,但却均被现实“打了回来”。王老板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政府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古建筑的运作,但其实很多政策还没有真正跟上,比如产权证、土地证不能办理,也就意味着无法办理资产抵押贷款,其结果将限制着民间资本的两次运作;其次,民间资本既然参与了古村落的抢救性保护之后,必然要考虑“回报”,古宅之内能否搞一些与古宅相关的民间古董交流、茶馆之类的商务活动?工商、税务是否有一定的“政策”可以进行扶持?这些至今还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由于古宅买卖现在还属于“高压线”,很多人就不敢碰,只能等等再说。 

    “股份制”能否让古村落“柳暗花明”? 

    然而古村落却不能等。一位摄影爱好者跟踪拍摄了近三十年的“古村落”,其中的变迁,他用了一个“惨不忍睹”来形容。西山吾村有一幢至少在“六品以上”的民宅,砖雕门楼十分精致,且层次分明,十几年前虽然已有些衰败破损,但至少轮廓还算清晰。然而两年前,当他再次来到古宅前,却发现这里只剩下了断垣残壁,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小洋楼,据房主称,家里三个儿子分家,老的门楼被拆了,门砖则一人一块被瓜分了。这位摄影师不无感慨地说,古村落是人类的一笔不可多得的遗产,与其让其在自然状态下像“冰棍”一样融化,不如先将其抢救下来放进“冰箱”里冷冻。 

    考虑到资金的缺口较大,目前西山镇在对明月湾古村邓家祠堂进行修复时,进行了一种新的尝试,邓家祠堂共有三进,其中第一进由当地政府进行修复,接下来的第二、三进则通过“招商”交给一家公司继续按照已有的“样板”实施修复,且规定不得偏离原来的图纸规划,必需服从政府施工管理,接受监督。工程完工后,所有费用,由专业部门进行评估审计,经最终确认后的总费用将作为入股金额,参与古村最终的旅游经营行为,并享受利润分配。此外,针对开发旅游中私宅的修复与对外开放的问题,当地政府还制定了一套让农民将老宅折价入股的方案,以期古村落能够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