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老房子三个月“蜗行”49.8米

姑苏日报 20150801 A第12版

■高戬

本报讯(记者 高戬)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浒墅关老镇改造工程中首次引入了建筑物平移技术,昨天,一幢建成89年的民国老房子,在经过了三个月的“蜗行”后,终于“走”出了49.8米,到达“转身”的位置。
  这幢老房子位于浒墅关老镇浒新街北侧,毗邻大运河,建于1926年,为原浒关蚕种场办公楼。浒墅关的桑蚕业兴起于清末民初,1912年,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在浒墅关落成,1926年,学校从校友中集资建立大有蚕种场,到1948年蚕种场发展至12家之规模。建国后,大有蚕种场与其他蚕种场合并,成立“浒关蚕种场”,1978年到1987年为蚕种生产的黄金时期,蚕种产量逐年递增,最多时仅普通种的产量就达到55万多张;拥有桑田1869.34亩,其生产的蚕种不仅满足本省需求,还供应了国内众多省份,甚至出口阿尔巴尼亚、越南、朝鲜、阿富汗等国。1997年,蚕桑学校并入苏州大学,2013年,为了配合浒墅关老镇改造,蚕种场迁到天平山脚下。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幢老房子为两层西式洋楼,主要建材为青砖,前后均有高大的水泥立柱,柱头饰有精美的花纹,据当地老人介绍,民国年间,这是浒墅关镇上最气派的建筑。浒墅关镇党委副书记张笑川告诉记者,根据老镇改造规划,要建一条南北向主干道,而这幢老房子恰好位于道路选址上,其周边地区还将建一个市民广场,“虽然蚕桑业已逐渐淡出浒墅关,但蚕桑文化是浒墅关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留住历史遗存,我们决定将它向西南方向移动。”
  平移工程启动于今年5月1日,由江苏东南特种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中标实施。施工负责人蒋国平介绍,这幢房子长22.78米、宽10.45米、高12米,总重量超过1000吨。施工人员首先用钢筋混凝土将老房子的基础包裹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底座”;然后将整个房子顶起来,架在六条轨道上,轨道分上下两层,房子“坐”在上层轨道上,下层轨道垫在枕木上,两层轨道之间为钢滚轴,通过大功率的卷扬机拉着整幢房子向前移动。蒋国平说,房子从原址移动到目前的位置,水平高程已经提升了30厘米,而它的最终目的地比原址要高出70厘米,对此技术人员采用了“动态平衡”技术,确保房子在“爬坡”过程中时时刻刻保持水平,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工程人员用钢架将房子四周墙体箍住,而移动的速度控制在0.5米/小时。“接下来,我们要将它顺时针旋转3°,然后再移动30米抵达最终位置。”
  张笑川介绍,未来这幢老房子将成为浒墅关的历史文化展示馆,集中展示当地的运河钞关文化、蚕桑文化和关席文化。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