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琼所记苏纶厂开业情景

苏州日报 20151120 B第02版

■阿坤

在苏州现代工业的历史上,苏纶纱厂无疑是苏州地界上最早最老企业之一。它的开建,是清朝时洋务运动的结果。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掠夺,至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的洋纱洋布源源不断倾销中国市场,使中国的棉纺织手工业遭到重创。因此,在洋务运动中,统治集团的一些上层官僚提出了“自强”“求富”以及“实业救国”的口号。清政府也决意兴办纺织企业,并谕令各省“招商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当时的洋务派湖广总督张之洞与江苏巡抚赵舒翘夙夜集思,几经筹议,两次奏请光绪皇帝,“要求振兴苏州商务,开办丝、纱两厂”。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批准。
  开办苏纶、苏经两厂的事情定下来后,由谁去具体操作落实呢?最合适的人选当推时任国子监祭酒的苏州状元陆润庠。因陆适逢老母病故,返归故里守孝。张之洞奏派陆润庠经营苏州商务局,筹办两厂事宜。这便是轰动一时的“状元办厂”。
  陆润庠在办厂过程中不辞辛劳,亲力亲为。从1895年起,陆状元通过筹资金、选厂址、定厂名、购设备等一系列筹备工作,只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将规划蓝图变成了现实,一座占地四十余亩的现代纺织企业屹立在苏州南门段的大运河畔。
  苏纶纱厂、苏经丝厂顺利开工,陆润庠志满意得。
  为显示两厂的现代机器工业实力,也为了答谢地方上的官员和各界人士的支持与帮衬,陆润庠邀请他们来厂视察参观,时间定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七月初四。在此之前的六月二十九日,陆润庠为表诚意,亲自登门发送请帖。
  当时的元和县令李超琼便是受请人之一。是日,李县令赴约,用日记记下了当天的参观情景:
  “未明而起,犁(黎)日而出,至盘门青羊(旸)地之商务纱厂,俟抚部及藩、臬两司、关务商局、两道咸集,由商总陆凤石(陆润庠号)大司成领同阅视机器及开工各事宜。盖本日肇办纺织事务也。西人所为机器,夙仅闻之,今始之见。其用之神而器之伟,实所未见。总机之轮大愈十丈,运转如飞。洋匠言其有七百匹马力之巨。其外烟窗(囱)高矗云表,不下二十余丈,亦钜观也。遍历各厂(车间),见棉花由去子(籽)而成条,而为粗纱,递而至于细线,灵妙皆不可名状,询巧夺天工者乎。纱厂阅毕,抚部复至丝厂。”
  从这段短短的略带文学色彩的日记来看,这日应邀来厂参观的,除了有藩、臬两司以及地方官员外,还有关务商局的一些上层人士。苏纶纱厂的建成开业,在苏州地界上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所以政商两界的头面人物,受邀后均欣然前往。
  在这段日记中,可以看出李县令对苏纶厂初建时的规模之大、建筑之伟、机器之神、生产之妙,是十分赞叹的。
  在苏纶厂筹备期间,原先商定的是湖北产的机器,后因变故被南通张謇取走后,陆状元干脆定购了英国道勃生新造的18200锭全套纺纱设备,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纺纱机器。所以在李县令的日记中有“见棉花由去子而成条,而为粗纱,递而至于细线”纺纱过程,“西人所为机器,夙仅闻之,今始见之”的记述。据《苏纶纺织厂厂史》记载:“当时厂里的动力设备为锅炉三具和800匹马力蒸汽机一台”,李县令所记的“总机之轮大愈十丈,运转如飞。洋匠言其有七百匹马力之巨(可能李县令听闻有误)。”指的就是这套动力设备。另,因有三具蒸汽锅炉,故有了“其外烟窗高矗云表,不下二十余丈,亦钜观也”的描述。
  李超琼这段日记,还起到了佐证苏纶厂开业的确切时间。由于缺乏史料和失考,苏纶厂的开业时间只是笼统地记载为“七月”,但从日记来看,陆润庠发帖在是年的六月二十九日,说明在此之前苏纶厂已经“试运转”了,到七月初四组织政商人物来厂参观,依照国人的传统习惯,苏纶厂的开业时间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初一,是有足够的理由的。
  透过历史烟云,回望苏纶厂走过的百年历程,陆润庠作为苏纶厂的创始人,尽管他办厂时间不长,但他把一颗工业的种子种在了苏州的土地上,他的功绩不仅在苏州工业史上开了先河,就是在我国的纺织工业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