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马医科

扬子晚报 20050825 五卷040页

■周立平

緔徉在马医科的纤纤巷道上是在春未的一个雨夜,细雨中走在巷子里的那种感受,仿佛是在感受历史故事里的某个段落,记忆在这里定格,在这里闪回,在这里沉思。

    雨中的马医科是那样的静寂,没有了人来人往的嘈杂是我最熟悉的往事。记忆中的马医科本该是有这样静思中的品味,好象是回到童年时的那段美好时光。

    儿时印象中的马医科从来就是静寂异常,不多的人流给这条充满姑苏文化韵味的老巷惨杂些许神秘和古旧的韵味。四十年前我就是在这里成长的,申祠前的四柱三间五楼的大牌坊是那样的高耸入云,四百多年沧桑历史的古牌楼,虽然在风雨的洗礼中显得破旧和面目全非,形影孤单的站在我每天来来往往的视觉里,耳中回响着老人们关于牌楼主人明代状元申时行的精彩故事,玉蜻蜓和金桂生那个让人无数次緾绵的名字和往事伴随我的人生,我的成长。

     如今,撑一把阳伞走在雨夜中的马医科,虽然申祠的牌楼早巳搬到了北寺塔,更多的人知道的是知恩报恩的朴实,却很少有人知道发生在那位状元身上风花雪月、悲欢离合的往事。童年时,我常听大人们说,申时行曾借卫道观的东华堂寒窗苦读二十载,直到二十七岁时考中状元后离开小三清殿,对于申时行数年修得寒窗苦,一朝成为圣人贤的故事是铭记在心。长大以后才知道,大人们跟我讲申状元的苦读,其实和他们关心的申状元的爱情故事相关,一个妇嬬皆知的故事,就是今天评弹《玉蜻蜓》广泛叙述的一个风流故事,一个少年在浏览尼庵时和年轻漂亮的女尼发生了恋情,并在庵里住了一段快乐的日子,后来那个少年不幸死在了那里,女尼接着偷偷地生下了他们爱情的结晶,由于世俗的原因女尼不敢留养孩子,将少年的遗物玉蜻蜓傅在婴儿身上,把这苦命的孩子给遗弃了……这个受苦受难的孩子后来成了状元郎的申时行。

    凄美断肠的爱情故事,美丽动人的家庭伦理,让申时行这个关于状元的传说在民间演绎地精彩绝伦。我想,假如没有所谓的金桂生和他“庵堂认母”这样悲欢离和的故事存在,人们还能记住申时行在位时的丰功伟绩吗。而如今,几百年的风风雨雨过去了,假设没有了年轻貌美的尼姑,没有了风流飘逸的少年,没有了那段扼婉叹息的爱情经典,还有多少人会在这样的雨夜,在这个曾经被称为流化坊的小巷子里,去静静地回味那些曾经凄美的故事。

     如今默默地面对渐行渐远的伤情往事,是在感叹故事的曲折离奇,还是感悟古老巷子深处还埋藏着的不朽韵味。对我来说,是,又不全是,毕竟人文苏州的缕缕白发成就了姑苏天堂的百年风雨情韵。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其实,在马医科这条古老和知名的古巷深处,夹杂在黑瓦白墙里的故事不仅仅有申时行,还有清未的朴学大师俞樾、苏州刺绣的始作俑者沈寿和清代大臣潘世恩,有春在堂、有绣园、有楼园,那些至今存在或者巳经消失的老宅深院的每一个天井和庭院,都在散发着一种幽幽的沉思,让人在思想的天空中给自己命名一种称之为古典文化的相思。

    记忆往往就是那样,只有在静寂中,才会想起往事,忘记了红尘,或许在这样并不常态的散步中,才会感受那份沉淀巳久的历史陈酿,品味那段沉醉的花香。如今的马医科,绣园依旧、曲园依旧,只是少了那份旧时的宁静,少了那种怀旧的古朴。破败的牌坊早巳移情成了新的景观,但我对故物故土的思恋依旧,在这春风沉醉的夜晚,在这古韵浓郁的记忆中,昔日的马医科早巳是时光不再,却让我仍然保持那份记忆的美好遐想,陪伴我品味那些尘封许久的经典往事。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