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坊:听枫园主人“左鼎右彝”

姑苏晚报 20101010 28版

■潘君明

■潘君明

    武状元周虎

    苏州自汉及两晋以来,崇尚读书,但对武举仍未放弃,习武之人也不在少数。因而,在宋明两朝,曾出过多个武状元,周虎就是其中之一。周虎,字叔子。宋代平江府常熟县人。他原籍临淮(今属安徽省),于靖康年间(1126~1127)因避难徙居常熟。周虎能诗善文,写得一手好字;同时兼习武艺,十分精通,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庆元二年(1196)参加朝廷武场考试,得中状元。为褒扬周虎,苏州官民在今景德路西端为他竖立牌坊,名“武状元坊”,其处原有小巷,名“周武状元巷”。庆元二年将武状元坊移建于此,遂改称为“庆元坊”。

    周虎由朝廷授于殿司步军同正将,后任光州、楚州、和州等地知州。他爱护百姓,加强防御,勤于练兵习武。期时,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和州(相等于今安徽省和县、含山等地区)地势险要,是军事要地,也是宋、金两军争夺的重镇。宁宗开禧二年(1206)金兵数万人围困和州,声势浩大。而和州城内兵士不足二千,难于抗敌,形势相当危急。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提议撤退,以保存军事实力。周虎却认为:如放金兵进城,敌人则更为嚣张,必须誓死守城,拒敌于城池之外。周虎将宋太祖、太宗的神位,安置在城楼上,自己在神位前发誓,说:“吾国家守臣,一朝此去,则为奔亡之人,失节败名,生不如死;效死弗去,虽殁犹生,吾计决矣! ”尤为可敬的是,周虎的母亲何氏,已是九十高龄,闻得和州危急,立即带了孙子星夜赶到和州,要与儿子共同守城。这一行动,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增加了守城的信心。在一个月之内,周虎与金兵交战数十次,杀死金兵将领十余人。金兵受到重创,只得败阵而退。

    周虎守城终于取得了胜利,江淮一带也得到了安宁。在犒劳三军时,周虎母亲说:“城不破,儿不死,诸军之力也”。朝廷要褒奖周虎,周虎则将功劳推给母亲。于是。朝廷封何氏为永国夫人,周虎为武功大夫。母亲病逝后,周虎扶柩回乡,居于平江(今苏州)。后又任和州防御史,卒年六十九岁,墓葬在虞山西麓山居湾。

    听枫园变迁

    苏州是个园林之城,园林遍布于大街小巷。庆元坊是条小巷,也有一处私家园林,名“听枫园”。此处最早为宋代红梅阁遗址。清同治三年(1864),由苏州知府吴云在此筑园。听枫园虽是私家园林,范围不广,占地一亩六分,但设计精巧,布局合理,宅园结合,确是官员或士绅的休居佳处。园内有一棵古枫,枫叶婆娑,萧萧有声,故名“听枫园”,又名“听枫山馆”。内有门厅、轿厅、大厅及楼房。入门即有庭园,小种花木,绿意盎然。建筑以“听枫山馆”为中心,西为“味道斋”、“两罍轩”;东为“平斋”;南为“适然亭”;前有“待霜亭”等。馆前有院,花木扶疏,静僻幽雅。更有棕榈、广玉兰等浓荫匝地。一株瓜子黄杨虬干曲枝,树龄已达150余年。更有假山一叠,蹬道曲折而上,有“墨香阁”,阁下层隐伏山中,上层突兀山巅。此处的斋、阁、亭、轩四面相望,处处是景,为全园的精华所在。吴云自称:“宅居不广,小有花木之胜。 ”吴云与俞樾是好友,俞樾住马医科巷,建有曲园,与庆元坊相隔不远,两人常有往来。两人在参观各自的园林之后,认为:听枫园在于“精”,曲园在于“微”,各有自己的特点。在苏州小型私家园林中,听枫园以玲珑精致见长。

    1949年解放后,听枫园内曾为教师进修学校、市第二中学、市评弹研究室、市评弹团等使用。“文革”期间,假山被拆,建筑失修,花木凋零,损坏严重。 1979年,又安置下放回城的10余户居民暂住于此,至1983年迁出,由政府出资整修,国画院迁入保管使用。画家在此听枫作画,真乃佳境也。现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书画家吴云

    听枫园主人吴云(1811--1883),字少甫,号平斋、愉庭、退楼、罍翁、抱罍子;别署二百兰亭斋、两罍轩等。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吴云少年时刻苦攻读,博学多才,但屡次考试均名落孙山,直至第六次考试才补博士第,道光二十四年(1844)援例发至镇江任通判。因有政绩,升任为镇江知府,后又任苏州知府。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围攻苏州,形势十分危急。吴云奉上官之命,赶赴上海与两国领事会议,欲借洋兵助战,但会议尚未结束,苏州城已被太平军攻下。吴云回不了苏州,只得暂避他处。为此,朝廷以“部议以失地夺职”,虽然有人帮吴云说话,为他力争,但“终为忌者谮去”。吴云就此丢官,在家闲居,遂不复出。

    吴云性喜金石,尤爱收藏,凡吉金贞石,奇书古画,不惜重金辗转求购,所以,他的家里室内尽见古物,琳琅满目,好似一个博物馆,令人望之兴叹。吴云所蓄金石书画富甲吴门,三代彝器之外,仅秦汉魏晋古印就达千余纽。吴云的书斋名为“两罍轩”,在题下自注云:余既于甲寅年在邗上得阮文达公所藏之齐侯罍,遂名弆藏之所曰抱罍轩。逾十年甲子在吴门又得一罍,即文达揅经室中所载之曹氏器也。海内二大宝一旦都归余斋,复署之曰两罍轩,所以志喜也。己巳初夏,退楼主人并记。罍是古代的盛酒之器,是国家级文物,极不易得,吴云能有两个,真是可喜之至。

    他家藏有夏商周三代时期的鼎、彝之物,为数也不少。吴云既是收藏,又作研究,因而,他平生的著述甚夥,有《二百兰亭斋金石记》、《二百兰亭斋古铜印存》、《二百兰亭斋古印考藏》、《两罍轩彝器图释》、《两罍轩印考漫存》、《汉建安弩机考》、《温虞恭公碑考》、《华山碑考》、《焦山志》等。

    吴云还是位书画家。他精通书法,以颜真卿为宗,又工画山水及枯木竹石,最喜画山水扇面,超逸清旷,颇有云林笔意;兼治印章,亦出手不凡。他的书法,时人评价极高,顾文彬云:“书法之妙,轶伦超群,所摹十七帖,浑厚古雅,直逼右军。 ”俞樾云:“平斋语言妙天下,而书法之工足以副之,人得其片纸只字,视同求璧。 ”吴云也善诗,渊雅隽永,无刻划涂泽之弊。吏部侍郎潘曾莹与他时有往来,他将藏品李复堂牡丹双鱼画幅见赠,曾莹有诗奉酬,吴亦作诗云:“琼报何当白雪词,龙蟠凤翥满乌丝;春风烂漫山人笔,日月光华吏部诗。 ”吴云玩赏古物,吟诗作文,以书画自娱,俨然如神仙中人,与当官时大不一样了。

    吴云与俞樾

    吴云与俞樾是同乡,也是文友。两人居住相近,仅有百米之遥,可说是近在咫尺,几分钟就可到达。两人又有共同爱好,谈诗说文,鉴赏古玩,情谊甚笃,故常相往来。吴云生于1811年,俞樾生于1821年,吴云长俞樾十岁。吴云七十大寿,俞樾是楹联大家,专门写了一副寿联,送上门祝贺。联云:“合千古之寿,寿公永保用,永保享,左鼎右彝,坐两罍轩居然三代上;以十年之长,长我六曰耆,七曰老,望衡对宇,隔一条巷有此二闲人。 ”所以,联中有“以十年之长”、“隔一条巷有此二闲人”之语,极符合实况。

    由于两人在官场上、文字书法上都有所成就,名声在外,上门求文字的、求墨宝者甚多。如何对待这一问题,某日,吴云将石刻郑板桥字一纸递给俞樾,俞樾一看,上面刻的是书法价格,文云: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各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品,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下方有吴云写的一段跋:“板桥道人,此书为吴山尊学士所刻。岁己巳年夏四月,范湖居士、退楼主人,重刻于沪上。 ”文中的范湖居士,是周君存,退楼主人即是吴云。此后,他们所作的书画,即以此为价,不复增减。俞樾看了之后,感慨道:昔东坡先生字,在当日只换羊肉而已。吾辈率落笔,便俗白银,亦大罪过。但又说:然年来以笔墨为人役,亦甚苦之。从这里可以看出,二人交情之深,无所顾忌,无所不谈了。吴云著有《两罍轩尺牍》,俞樾为之作序。吴云殁后,俞樾撰写墓志铭。两人的情谊,也是书坛的一段佳话。

    吴云与吴昌硕

    吴云爱好书画,又喜收藏,在苏州结交了许多文友,由此,听枫园成了文人的聚会之所。在文友聚会中,有一位年青后生、后来成为沪上著名的书画大家,便是吴昌硕。吴昌硕是浙江安吉人,专程到苏州来跟朴学大师俞樾学艺。这样,吴云、吴昌硕、俞樾三人都浙江人,是老乡,往来十分亲密。吴昌硕在《石交录》中提到:“封翁假馆授餐,情意甚挚,因得纵观法物,于摹印作篆稍有进境,封翁之惠居多焉。”。“封翁”是指吴云,古代,凡父祖、子孙贵显而受封典的,称“封君”或“封翁”。时,吴云多个儿子皆受封为官。“假馆授餐”,即吴云不仅安排吴昌硕住在自己家中,而且供给膳食,殷勤款待。据潘德熙、童衍方所编《吴昌硕年表》中说:“1880年,光绪六年庚辰,三十七岁的吴昌硕寄寓于苏州吴云(平斋)之两罍轩”。在这期间,吴昌硕有机会结识了吴大澂、潘祖荫、杨见山等书画大家,相互切磋艺事,有机会欣赏到许多古代珍贵的名人墨迹及碑文法帖,增长了见识,大开了眼界。这对吴昌硕的诗、书、画、篆很有帮助。吴昌硕著的《篆云轩印存》,曾向吴云请教,吴云作了删削,后改名为《削觚庐印存》,吴昌硕从中受益匪浅,这是可想而知了。他在《削觚庐印存》中写道:“余始来吴门,封翁待以群从礼,假馆授餐,情甚笃。余得纵观法物、古书,摹印作篆,觉有寸进。 ”所以,有人认为,吴昌硕在艺术上发展,到苏州是个转折点。前文提到俞樾书赠吴云的寿联,吴昌硕也挥毫笔录,赠予王个簃,联下附注:“曲园师赠平斋先生七十寿,弟子吴昌硕录付个簃老弟台。 ”从转送的这副寿联上,也可看出吴昌硕与吴云的关系非同一般。

    词人朱祖谋

    吴云殁后,园林荒废。宣统二年(1910年),词人朱祖谋寓居此园。朱祖谋(1857―1931)原名孝臧,字古微,号沤尹,又号彊村。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充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纂总校,侍讲学士兼礼部侍郎、兼署吏部侍郎。在京城为官十多年,对当时的维新运动表示同情。后出任广东学政,意欲改革弊制,但不被两广总督认同,遂告病辞职,回到苏州养老。宣统元年(1909),朝廷设弼德院,授朱祖谋为顾问,他谢不赴职。

    朱祖谋自幼聪颖,性行博雅,擅长文学,善诗,通格律。后弃诗而学词,精勤探究,深造有得,初学吴文英,晚学苏轼、辛弃疾两家,对苏轼尤为所爱,并校刊《东坡乐府》。他与况周颐、王鹏运、郑文焯合称为“清末名词四大家”。朱祖谋不仅写得一手好词,还善于校勘。晚年,他编刻《彊村丛书》二百六十卷,汇集唐、五代、宋、金、元人词总集五种,收唐词别集一种。宋词别集一百十二家、金词别集五家、元词别集五十家,共260卷。此书以网罗稀见善本为主,每种都注明版本来源,并加以校订,纠正或补充了原本错误及不足之处。这在当时来说,是比较完善的一部大型词集。他又辑《湖州词徵》30卷、《国朝湖州词录》6卷。他于1924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是同类作品中较具代表性、较精到的选本。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