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南浩街

苏州日报 20070529 15卷064页

■惠苏丹

我的祖籍不是苏州,是苏州的邻居无锡。但我出生在苏州,长在苏州,而伴我成长的是那南浩街。这条街是苏州的名街,也是古街。那里有很多的历史文化古迹,还有我的成长趣事。我有太多的记忆留在了这条古街上。

    六十年代出生的我,仿佛对苏州有着一份特别的情感,我想,那与我居住的南浩街有关吧。南浩街分成两部分,以南新桥为界的南面接近小日晖桥,有点偏僻,都是一些普通的平房;而南新桥北面的南浩街,东沿大运河,南临金门路,北靠老阊门,西连石路商贸中心。

    南浩街是明清时代所建,是苏州具有代表性的“人家尽枕河”的街巷。那里有苏州人皆知的“万人码头”。我家住在南浩街北部的中段,前面是金门南新桥,后面是阊门吊桥。我家在一个大的石库门,里面住了二三十户人家。听当时的老人们说:那是以前的状元申贵升的住宅。我没有认真地考证过,但生活在里面十几年能感受到这里曾经住的是大户人家。黑漆的大门,石柱门槛,走过二三米的过道,就是一个二百平方米的大院,这里曾经是我们孩提时代的乐园。地上是一块块的大方砖,里面有两棵树,方砖上我们跳牛皮筋、扔沙包、蹦迷宫、刮纸拍、车铁箍等等。院里有一棵两三个人合抱的梧桐树,每到秋天结梧桐籽的时候,院子里的男孩子们爬上去把梧桐籽摇下来,我们女孩在下面捡起来,拿回家放在铁锅中翻炒,那就是我们小时候的零食,很香很香,现在回味起来都让我神往。北面是一棵枇杷树,是大人们组织采摘的,然后挨家挨户地分摊着吃,没有参与收获,也就缺少了乐趣。

    南浩街的后面吊桥上是菜市场,那个时代什么都要排队,我在姐姐的带领下和院子里的孩子们经常早晨五六点钟起来排队买鸡架子、猪头、猪尾巴等食品。现在想想那时很快乐,这些美味是我们生长发育的营养品。每年的夏天,百年老字号沐泰山的牛黄粉、六神丸就是孩子们的药品,很少去医院看病打针挂水。等到父母发工资的日子,会到杜三珍买两块钱用红米烧成的酱汁肉吃吃,汤拌拌饭,唉,那馋嘴的感觉让我很是难忘啊。

    南浩街里有一个小广场穿过去就是石路,有新华电影院、新华书店、锅贴店、人民点心店等。南码头是个水上交通要道,每天都有好几十条的船在此停泊。在我的记忆里无锡乡下的爷爷都是坐船到我家的。停泊的船上有蔬菜瓜果,便宜又新鲜,妈妈们会跳到船上去买。

    就是这个伴我成长的南浩街在八十年代进行了整体拆迁,重新翻造了又一个南浩街,很新、很美,也有粉墙黛瓦,有亭台、石柱、纪念碑。然而,沉甸甸的历史和我的童年趣事仿佛随着斑驳的城墙一起消失了,那种古旧的街景、街情虽然有些感伤,却有别一种美感,而这些都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如今的南浩街正在沉积新的历史,以及和时代同步的新鲜事、有趣事。我期待着,与南浩街同龄的新一代的苏州人能从现在的南浩街品味到如今的苏州文化,同时还能回味到苏州过去的韵味。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