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淡忘的四百年古街

苏州日报 20050423 六卷024页

■钱建伟

要不是古桥上的青石板在雨夜神秘失踪,这条沉寂数十载的古街还将游离在公众视野之外,兴盛了400多年的长江鱼市的辉煌历史也将随着古街的消亡被人们淡忘。 

    著名的张家港三丈浦河,唐代高僧鉴真第八次东渡日本的出发地,将鹿苑弘济古街自然地分成了东西巷。为了方便河两岸居民走动,明朝万历年间,高僧弘济和尚广求善款,用化缘得到的钱财修建了一座三孔石桥,横跨三丈浦,当地人把石桥称为“弘济桥”,老街也因此得名。 

    从弘济古桥向西,小巷绵延400多米,碎石铺成窄窄的街面,两边是砖木结构的古式双层店面房,楼上住人,楼下打开店门做生意,一间挨着一间。古街很狭窄,连小汽车也只能“望巷却步”,即使在日照最强的夏天,阳光也无法穿过街边的“死角”,嫩绿的小草和厚厚的青苔世代“占领”着花岗岩石板和石板间的小缝隙,一片破落景象。街心有一条用成块的小石板组成了石头小径。据当地老人称,这是为方便独轮车通行专门设计的。石头小径结实如初,似乎在向来访者诉说着往昔的繁华。 

    在弘济古街最繁华的明清时代,商贩们推着独轮车将货物送到街上的商铺,摆上柜台进行销售。由于鹿苑古镇紧邻长江,“长江鲜”自然成了最主要的交易商品。每天深夜,方圆百里内的鱼商不约而同聚集在弘济老街,抢购刚上岸的长江鱼虾,然后贩卖到其他集市。鱼市的兴旺带动了其它商业,米店、油行、茶馆饭店、丝绸店在古街上一应俱全。商业贸易造就了一批当地的富裕人家,他们在古街上造起了宽敞的宅院传承了数百年,有一家姓钱的大户,从明代中后期到民国时期,家道几起几落,经久不衰,面积近千平方米的钱家大宅门也成了老街最显著的标志性建筑。 

    经过数百年的风吹雨打,长江鱼市辉煌不再,老街破落不堪,逐渐被人们抛弃,生于斯长于斯的年轻人纷纷选择了离开,只有姓张的老铁匠和其他几位老人在坚守,依然从事着祖辈传下来的手艺——打铁器、开中医诊所,免费为邻居服务。老人们说,他们是古街最后的守望者。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