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锦坊  篦箕街 碑记街

姑苏晚报 20060529 八卷091页

■潘君明

■潘君明

    篦箕街,原在苏州府学前面,东出三元坊,西出东大街。宋时称“昼锦坊”,为宋代六十五古坊之一。因何称昼锦坊?据方志载:宋元丰中(公元1078-1085)晏知止守吴郡,祝程师孟新第落成。其宅左两寺,右两园,而坊本无名,晏知止有和程师孟诗,朱件原亦步其韵。诗云:“胜地宽闲旧卜邻,耆老得意辟高门;中吴昼锦如君少,好作坊名贲故园。”遂将“昼锦”作坊名。宋《吴郡志》、明王鏊《姑苏志》上均有记载。

    苏州府学落成,门前砌有石板街。其街用石板条砌成,中间一溜长石条,两边用石板条横砌,形状像梳头的篦箕,俗称为“篦箕街”民间传说范仲淹辞官回乡,就住在苏州城里,他发现城内的街巷都是泥土路,下雨天行走十分不便,烂泥浆溅了一身。他就筹集资金,组织民工开山采石,砌了两条篦箕街(另一条在范庄前)。这种街平正笔直,走起来非常舒服。但在封建社会,这种街只能砌在皇宫里,民间是不准砌的,砌了就是违反王法,要杀头。有人告到皇帝那里,皇帝要范仲淹把街拆掉,并说:“留街不留头,留头不留街,随你选择吧。”范仲淹坚持不肯拆街,说:“宁可留街,也不留头。”由于范仲淹声望很高,再加上大家的请求,皇帝没有把范仲淹杀掉,街也留下来了。

    因府学的关系,篦箕街上立碑很多,碑上大多记载建设孔庙、府学的事迹,故又称为“碑记街”。上世纪50年代,府学前杂草丛生,荒芜一片,但篦箕街尚存,只是石板断裂、歪斜,高低起伏,街不成街了。后进行市政改造,开南门,拓街道,修路面,在此多次举办城乡物资交流会,成为一个热闹的集市市场,遂名为“新市路”。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