葑门横街:最苏州的市井

苏州日报 20090123 C第01版

■黄洁

说葑门横街远近闻名,说葑门横街繁荣昌盛,说葑门横街怎样怎样,说得花好桃好,我们问过一位生于斯长于斯的横街老师,老头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缓缓地吐出五个字:天上的街市。 ——题记 (摘自《葑门》一书)

    葑门横街,它南傍葑门塘,东在叠楼口与石炮头相直,西在徐公桥北堍与安利桥相连,全长690米,因东西向,所以称横街。

    历史文化

    以前的横街要比观前街繁华得多

    徐刚毅:原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现为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

    苏周刊:苏州好像叫横街的地方特别多,比如说阊门横街、娄门横街、齐门横街,还有我们今天将着重讲的葑门横街。如果从方位来讲,“横”好像应该是东西向的,但大多数横街并不是这样的走向,那为什么都把它们叫做横街呢?

    徐刚毅:其实所谓的横街说到底就是位于城边或是城乡结合部的农贸集市街。苏州自古在历史上是个繁华的都市,但就从苏州古城的形态而言,苏州城里还是以小街小巷为主,这样的小街巷一般都在两三米宽左右,当时最繁华的观前街街宽也只有3米,直到1927年,苏州城里的街巷才开始拓宽,第一条拓宽的就是现在的景德路。在这样的一种小街小巷的形态下,老百姓的生活如何展开?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讲,就是“大的物流”无法畅通的情况下,如何来满足城里老百姓的开门七件事和城外农民向城里人销售农副产品?于是在各个城门口附近就形成了一些农贸集市点,一般它们向农村方向延伸、与城市垂直,这样就形成了一条条的横街。这也就是为什么横街并不都是东西向的原因所在。

    苏周刊:苏州这些叫“横街”的街数数也有六七条,但现在保留下来的已不多了,为什么葑门横街能保留下来?且还保持着它的原生态呢?

    徐刚毅:在地理位置上,葑门横街肯定是有优势的。葑门横街位于苏州城东,唐宋以来,苏州与外界的海上贸易就是通过东面的吴淞江到苏州的,第一站就是葑门。所以明清时,葑门一带还有很多修船的船坞,可见当时海上贸易很繁荣。《苏州史记》称,乾隆后期,葑门成为苏州最大的海货水产市场,每天从黎明起,船帆云集,市场上的水产鱼类堆积如山。另一方面,葑门出去就是独墅湖、黄天荡水乡,车坊,斜塘,郭巷一带农民占大多数,又是“水八仙”的出产地,苏州特有的水生作物、鱼腥虾蟹、竹篾等老百姓所需的日常生活资料都产自苏州城东的娄葑镇(当时叫葑溪镇),而且昆山、吴江、常熟的好多乡镇也集中在东面,苏州的这些水乡物质都非常丰富,农民都要到葑门横街上来做生意的。最明显的要数鸡头米了,现在大多数的鸡头米已不产在南荡了,但大家还是到时候就挑到葑门横街上来了。

    苏周刊:是历史的机遇、悠久的传统,造就了葑门横街的繁荣,也形成了原生态的市民生活画卷。

    徐刚毅:是的。以前的横街要比观前街繁华得多,在别处卖不掉的东西,在横街上统统能卖脱。那时候在横街有四大商行:柴行、鲜鱼行、山地货行和竹行。它是小商贩的天堂,也是邻近农民心中的圣地。现在依然保存着这样一种局面。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附近一带居民住得还比较集中。

    苏周刊:前几年,有人呼吁葑门横街太乱了,该好好整治整治,政府有关部门也着手了一些整治,您多次参与了古镇、历史老街的整治和改造,对葑门横街这样一条老街,您觉得该怎么整治?

    徐刚毅:其实有时候乱也是种人生百态,是一种活生生的原生态的表现。只要是有序的“乱”,“乱”一点又何尝不可呢?如果都整得划齐如一、一尘不染,也不是一种真实。葑门横街虽然不是历史街区,但我觉得它是不是历史街区的历史街区,保留它原生态老街的原貌,就是对它最好的改造和整治。当然如果可能的话,可以把环古城河风景带综合起来一并考虑。

    平民化市井化

    没去过葑门横街,不算见识过苏州的市井

    燕华君:童年在葑门横街度过,《葑门》一书的作者

    苏周刊:在您写的《葑门》这本书中,第二部分就用大量的篇幅写了这条葑门横街。虽然我知道您小的时候在葑门横街生活过,但相信,在您写《葑门》这本书时还是来过横街多次,那现在的感觉跟您儿时的记忆有什么不同吗?

    燕华君:感觉差不多。那时候就觉得街上店特别的多,现在也一样,一个店接着一个店。事实上也是,横街虽然只有600多米,100多个门牌,基本上三四米就是一爿店。店连店,铺子接铺子,从早上三四点多钟开始,一直到晚上十点多钟,横街上总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一派热闹景象。而且买东西非常方便,什么都能买得到。三百六十行,三教九流,横街上应有尽有。所以有人讲,要看苏州城小市民众生相,就到横街来。

    苏周刊:从您的感受和您写的那本《葑门》书中,确实能感受到横街上苏州小老百姓、小市民浓浓的生活气息,所以说横街是条最能体现苏州市井文化的老街一点不为过,就像您书中写的“倒不是因为‘茉莉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而是喜欢她的平民气息,喜欢她的俗中之趣、俗中之雅。如果把偌大阊门比作大富大贵的牡丹,那么,迷你横街就是暗香浮动的茉莉。 ”

    燕华君:的确是这样。横街就是这样一条平实的街。你能说得清平江路没有葑门横街的影子吗?你能说得清山塘街如林的商铺里没有横街上的居民吗?大家在意的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节奏。在你我,你们我们,大家彼此的心思里,横街就是商贾摊贩比智比商的地方:是小市民轧闹猛的聚集地;是城里人乡下人吃吃白相相的所在;是东横头朱老伯做了一把竹榻,被西横头的沈家好婆买去,热天乘风凉时,舒服地靠在上面吃冰糖鸡头米;是斜塘农民摇一只船上来,卖脱茭白茨菰,泡上一壶绿茶,外加一碗汤水淋漓的大肉面,吃完,再从柴行带回一船稻草。横街是我们的春夏秋冬,是你们的柴米油盐,是他们的日常生活。

    怀旧与传说

    一脚踏进横街就像时光倒流

    吴红:苏州文化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沧浪区文学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苏周刊:在您最近写的一篇关于横街的文章中,您说“一脚踏进葑门横街就像时光倒流,眼前的一切都是旧时的模样。 ”为什么直到现在,您还有这么深深的情感呢?

    吴红:几十年过去了,横街还是原来的样子。街两边老房子的结构、格局都没有改变。房子还是那么的小,一家挨着一家,外面看起来松松垮垮、蓬头垢面,木门木窗上的油漆斑斑驳驳,早已不见了原色。沿街开着的店铺还是那么多。特别是那鲜为城里人知的老式剃头店在这里也能找到:一只木架子,上面放着搪瓷面盆、搭条白毛巾,老师傅的一手剃面活总能让上了年纪的人心满意足一把。最有意思的是拨牙镶牙摊,很多地方已很少看得见了,但横街上的镶牙摊还是跟老底子一模一样,一根竹竿竖了嗨,上头飘下来一方白布,上面写着“拨牙镶牙”。而坐落在这条老街上的葑门茶馆,更似一段被凝固的岁月。

    卢凤英、谢秀珍、卢根元、王荣发(简称老乡邻),是横街的老居民,他们生在横街、住在横街

    苏周刊:横街虽是条平民街,但据说从横街也走出了不少的名人,坊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他们的奇闻佚事,你们能给我说说吗?

    老乡邻:横街上名头最大的要数沈德潜。他就生于葑门外的竹墩,被乾隆称为“江南老名士”。沈德潜满腹经论、著作颇丰,为人又谦和。他还很长寿,活到了97岁,死后被追封为太子太师。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内现祀有沈德潜。

    而横街上老百姓最熟悉和知晓的则是民国苏州十大名医之一的许伯安。许伯安擅长治伤寒症,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医德高尚。葑门一带农民很多,许伯安治病之后,不但不拿钱,有时还要倒贴些诊疗费。

    许伯安就在横街上住着,他的家很特别,外地来找他看病的人一眼就能认出来。因为许先生家有三好,一是驳岸修得好,二是家门前的石凳做得好,三是门口的树特别大,这也是为了病人着想。应该讲,从老百姓看来,许伯安是横街上最可以为之骄傲的人物。

    苏周刊:听说大名鼎鼎的赛金花就出生在葑门横街上,是真的吗?

    老乡邻:她的的确确养在我们葑门这儿。她原来应叫傅彩云,生在“葑门外肖浜巷”,就是现在横街肖堡场的花神庙附近。曾朴以她为原型,写了本小说“孽海花”,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赛金花”这个名字。但书中有个细节却是真实的——傅彩云是一个轿夫的女儿,出生于苏州葑门外肖浜巷。

    葑名横街上的名人名士排排还真不少,“老名士”尤侗,亦园就是他的故居;还有吴郡名贤李果和他的葑湄草堂;还有清朝翰林冯勖和他修建的葑水园,因为葑水园,冯勖的子孙遂称葑溪冯氏。冯勖这人我们可能不知道,但是他的曾祖冯梦龙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还有很多很多,清代学者王芑孙、彭珑,都在横街建宅居住。

    第三条街

    还原老苏州百姓生活

    唐剑荣:沧浪区副区长,区老街巷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组长

    苏周刊:有人把苏州城里三条有名气的老街作过这样的比较,说“山塘街就像园林里的月季花,那是争艳吐芳、招蜂引蝶;平江路恰似深宅大院里的玉兰花,有点孤芳自赏、稍嫌寂寞;而葑门横街犹如路边的野花,可谓原生原态、自然而然。 ”您觉得这样的比喻贴切吗?

    唐剑荣:好像现在喜欢用类似比喻的很多,道理是很明白,但不一定贴切。如果要我对上述三条老街作比较,我的实在感受是:山塘街和平江路是外在很好看,但老苏州人生活的内容少一些,旅游、商业的成分更重些;而横街是内在很真实,它是我们苏州老百姓自己的横街。这也是山塘街、平江路常常被外来的文人墨客交口赞誉,而横街则为苏州老百姓、老街坊津津乐道,前者可以用眼睛看,而后者非要用感情品的深层次道理。

    事实上,散布在我们这个城市的众多小街小巷,以及小河和园林,苏州老百姓生活的地方,是城市的生气所在,更是给老百姓生活滋润荫护的生命元素。在这个意义上,全苏州古城区1125条街巷,尽管外在形态、历史不同,但在苏州老百姓中都是有感情的、有分量的。横街是城区露天农贸市场。除了店面多达183个,还聚集着大量的流动摊点,这十来年卫生状况日益恶化,再加上沿街房屋年久失修,斑驳破损,使得整条街更加嘈杂、拥挤、脏乱。如果不加快改造,加强保护,百年老街很可能会逐步毁坏,甚至消失。

    苏周刊:那“怎么改”确实是个很大、也很难的事情,因为在古街保护和开发变得非常时髦的时候,如果没有准确的定位,改造有时候反而会把一条老街弄得面目全非、冷冷清清,反而害了老街。

    唐剑荣:可以说横街全面整治虽然放在今年,其实在我和我的同事们心里早已想了快四年了。因为横街的整治分量很重,承载了各方很多的期望。我们对横街的整治目标是打造苏州百姓的横街,还原老苏州百姓生活的横街。保留人气、保留并提升城乡交汇处的市井文化。对此我们进行了整体筹划、分步实施和细化管理,疏导了流动摊,改造了雨污水系统,修缮了驳岸……说实在的,横街整治工作一旦全面展开,压力和难度都很大,因为是在不影响或少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情况下开展整治,要求我们要倾注感情、用足智慧,切实把复杂、繁琐、细散的工作做好,惠民利民也应少扰民。当然,难免的、因施工必须而带来的不便,也希望市民予以理解。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