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历史文化保护“样板区”

姑苏晚报 20100604 02版

■沈红娣

■目标:打造成吴文化的重要窗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区、古城旅游的新亮点

    ■首期工程做靓“唐寅、泰伯、非遗”三大文化区域

    本报讯(记者 沈红娣)昨天上午,随着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动员大会的召开,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桃花坞地区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启动,实施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后,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将被打造成为吴文化的重要窗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区、古城旅游的新亮点。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说,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的整治改造一直为历届市委市政府所高度重视,也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项目。他要求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这一项目的意义。他指出,苏州54个历史文化片区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是古城苏州的重要组成元素。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是为了整治环境、改善民生、传承文化、发展旅游,因而定位为一项综合性项目。他希望有关部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克服各种困难,整治出水平,整治出经验,使得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的整治,成为苏州历史文化片区保护方面的样板工程,从市民到专家各方面都认可的满意工程。记者获悉,首期工程将突出文化引领,重点打造唐寅、泰伯、非遗等三大重点文化区域。市领导阎立、杜国玲、王金华等出席了会议。

    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北部,以桃花坞大街为核心,范围在东西中市以北、平四路以南、护城河以东、人民路以西,区域面积约1.47平方公里,这里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桃花坞木刻年画”和“吴门画派”的发祥地,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名人故居。其中泰伯庙是奉祀吴地始祖泰伯的祠庙,五峰园为省级文保单位,唐寅故居、唐寅祠(准提庵)等10处为市级文保单位;另有控保建筑18处,还有一大批清代和民国建筑。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桃花坞古琴艺术传习所、苏州版画院、苏州丝绸博物馆聚集于此;红木雕刻、玉雕、漆器、苏扇、苏灯、苏裱、民族乐器等一大批原生态手工艺作坊广泛分布在大街小巷中。然而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地势低洼,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基本没有排污系统,每逢大雨季节,都是内涝的重灾区;房屋普遍比较破旧,缺乏排污设施;路面狭小,且受河道阻隔,居民出入不便,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人员居住密集,构成复杂,绝大部分为经济情况较差的本地困难群体和外来租住人员,居民凌乱狭窄的居所和周边脏乱差的现象,与苏州整体风貌形成强烈反差。

    记者获悉,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工程共分三期,其中首期启动区将重点围绕唐寅、泰伯、非遗三大亮点,发掘保护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现代旅游,同时按照“社区景区化”的标准,加大基础设施改造,改善周边居民生活居住环境。一期启动区包括三个区域:一是大力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沿桃花坞大街形成桃花河、名人故居为依托的工艺传习特色街,同时利用名人故居建苏州版画院、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和钱江会馆,沿河、沿街传统建筑建传统手工艺品商铺等配套商业,打造以“水陆并行,河街相邻”江南水乡特色为主的桃花坞大街文化区域。二是修复唐寅故居,恢复双荷花池,深入挖掘唐寅文化遗存,同时利用红木雕刻厂改建成苏州工艺“百老汇”,利用拆迁的林机新村地块新建吴门画苑,打造唐寅文化区域。三是要做深泰伯文化,适当向西扩建泰伯庙与五峰园连为一体,增加泰伯史料陈列馆、活动广场等配套设施,同时利用曹沧洲故居改建成中医传统制剂展示馆,沿阊门西街形成一条集餐饮、购物、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休闲特色街,打造泰伯庙和阊门西街文化区域。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