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街——韩世忠终老于此

姑苏晚报 20090103 B第9版

■潘君明

◎ 潘君明

    沧浪亭街,位于沧浪亭河之北,西出人民路,东至乌鹊桥路,街在沧浪亭的北面,因而得名。沧浪亭街并不长,街北为居民住宅,有著名的一OO医院。街南沿沧浪亭河,河岸边植树种花,并放置石凳,供游人小憩。河对岸即是沧浪亭,沿河长廓曲曲折折,绿树连成一片,环境十分清幽。沧浪亭河水质清澈,河面整洁,游鱼活跃,常有“渔翁”在此垂钓,休闲消时,乐在其中。在热闹的城市内有如此的幽静休闲之处,确是少有。

    古老园林存旧貌

    苏州的园林很多,各个朝代有代表性的园林,沧浪亭是代表宋代的,也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之一。园林的主人苏舜钦,字子美,是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人,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当时的新苏州人。他原在朝廷为官,因用公家的废纸换钱而宴请客人,被人弹劾,遂罢官而流寓苏州。他很有眼光,用四万钱买下了原为吴中节度使孙承佑的一座废园,经过谋划布局,建成沧浪亭,在此吟诗赏月,度过晚年。有诗云:“心随鱼鸟闲”、“吾甘老此境”,这是苏舜钦的自我写照。到了绍兴年间,沧浪亭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府第,并终老于此。所以,后人撰写了“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的对联,将建园及两个主人作了概括,很是有韵味的。自宋之后,沧浪亭屡废屡建,不仅保持原有风貌,并逐步增加内容。清代,江苏巡抚宋荦、陶澍、张树声等人,都曾重修沧浪亭,“五百名贤祠”、“明道堂”等建筑,即是新建的景观。1927年,著名画家颜文樑又在沧浪亭内建立苏州美术馆,至今,那座爱奥尼亚式的廓柱建筑,俗称“罗马大楼”,依然雄立在沧浪亭畔,望去极有气派,其规模之大,造型之美,为当时全国美术学校之冠。解放以来,经过多次维修,亭台古朴,风景依旧,虽有近千年的历史,仍不改当年的风貌。

    古寺沧桑留古迹

    沧浪亭街西首,原有一南禅寺,始建于唐代开成元年(836),还是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建造的呢!白居易有记云:“先是郡太守居易发心,蜀僧清闲矢谟,吴僧常敬、弘正、神益等僝工……太和二年秋作,开成元年春成,费缗巨万。”寺建成后,内藏经卷5058册。白居易的著作《长庆集》共抄录三本,一本藏家里,一本藏庐山东林寺,一本就藏在南禅寺内,可见白居易对南禅寺的看重了。可惜,寺在南宋时毁于兵火。以后虽有修建,未复原貌。在民国年间,占为伤兵医院。 1956年建立文化宫时,寺被拆。在沧浪亭街东首北侧,原有一结草庵,亦名大云庵,街首的大云桥与此有关。庵建于元代,此庵前后绿水环绕,庵在水中央,宛如在小岛上,环境极为幽静。据史籍记载,明代,唐伯虎、文徵明、祝枝山等常在寺中读书、作画。清代,诗人沈德潜也在寺内读书、选诗。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尚有殿宇四十间,佛像四十尊。 1978年一OO医院扩建时殿宇尽行拆除。但尚有遗迹可循,放生池依然存在,池上有七孔石板平桥,保持着旧时风貌。原寺内两棵白栝及白皮松,苍劲挺拔,枝叶茂盛,显示出蓬勃生机。

    有何不可名“可园”

    沧浪亭大门对过、街的北面也有一座园林,名曰“可园”。原属于沧浪亭,后单独划出。可园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园内树木茂盛,小鸟争鸣其间,风光似在山野。这里的园名曾改过几次,有过一番争议。先是,因有山野之趣,曾名“近山林”。而观察事物,总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于是就取名为“乐园”,意为仁者、智者都乐。但有人以为取名“乐园”,这里不就成了“行乐”之所吗?而“行乐不可训也”。那取什么名字呢?又有人认为:此园十分简朴,既无曲榭崇楼,也无奇花异草,能否称园?后来,正谊书院的讲席朱珔认为:孔子有“无可无不可”之说,可以称“可园”,有何不可哉,遂定名为“可园”。可园占地二十亩,虽无假山丘壑之奇,也无楼台金碧之美,但庭宇清旷,环境幽静。内有“挹清堂”、“小西湖”、“濯缨处”等诸景。旧时,园内植有一株古梅,名曰“铁骨红”,誉为“江南第一枝”。光绪年间,在园内建立学古堂,藏书八万卷。辛亥革命后,因学古堂藏书之富,即在园内建立江苏省立图书馆。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