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家巷住支家?

姑苏晚报 20041111 一卷119页

■张晓萍、何大明

问起支家巷在哪,恐怕许多老苏州人都不知道。但如果说起沈宅、洪钧祖宅以及清微道院这些古建筑,知道的人就多了。这三所古建筑全部坐落在支家巷上,而支家巷的得名据说可以追溯到宋朝——

    找到支家巷很容易。从道前街与养育巷交界路口朝北走,西面的第一个路口,就是东支家巷的人口。巷子不长,出就100多米,路面是道板弹石和砖。巷子的南面还是民居,但北面靠近路口的地方已经建起了高楼。西支家巷要长一点,大约240多米,两边都是民宅。但是如果想从东支家巷到西支家巷却必须绕一圈,因为中间有一个建筑把他们分成了两半,要向北绕到瓣莲巷左转或是向南绕到道前街右转才可以到另一面。据说他们中间的建筑很早就有了,清朝的时候还曾经是江苏省的一个衙门。

    支家巷的历史很难考证。用google搜索,没有任何历史方面的信息。记者在采访中试图从一些居住在巷子里的老人那里了解情况,结果令人失望。—位81岁的叶阿婆在这生活了54年,她告诉记者,只知道这个巷子很久了,但不知道历史从何时开始。

    从有限的文献上,我们对这个巷子还是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据说,支家巷是因为一位宋朝的进士支詠居住在此而得名。在支詠之后,有许多达官显贵出在这里居住。有记载的有清朝的举人王昙以及现代文学家顾颉刚的嗣祖母张氏等。王张可能先后住的是同一所宅子,但宅子在太平天国的时候已经毁掉了。巷子里最著名的是现在已经被列为控保建筑的三处古建筑,从西支家巷进去朝东走,就能看到这些建筑。清微道院,又称清虚道院,宋端平年间建,民国十七年,住持徐福堃记:“(道院)计上下楼房大小五十五间,竹园一方,园基一方。”现在仅还剩下3间楼房。另外两所就是清朝建的沈宅和洪钧祖宅。洪钧是明清著名的史学家和外交家,清同治七年的状元。当年洪氏祖宅规模恢宏,十分壮观。洪钧后来在出使欧州回国后,才从支家巷搬到悬桥巷新宅。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