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街:苏而新的文化街区

城市商报 20090130 3版

■施晓平

□商报记者 施晓平/文 戚振林/摄

    老街老巷,苏州的一大特色,与其他城市已经很难寻觅老街巷不同,苏州光是老城区就有1000多条老街老巷,它们构成了不老苏州的生生血脉。如今,这些街巷穿越时空,以历史、文化、商贸、旅游等方面的鲜明个性,领着我们去仔细品读,于是就有了我们的“老街新志”。

    四四方方的弹石路面一眼望不到尽头,仿佛带人走向深不可测的远古苏州;道路两旁鳞次栉比的建筑粉墙黛瓦,新气中秀出白发苏州的风雅。一度红颜老去的东北街,如今成了一条既苏州又崭新的文化街区。东北街的美丽转身,还得从建造苏州博物馆新馆开始。

    2006年10月,经过近3年时间建设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开馆。这是由世界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亲自设计的现代化博物馆,外表保留了传统的江南园林特点,不高不大不突出,假山、亭台、池沼应有尽有,传统的粉墙黛瓦给人宁静淡雅的感觉。空间表达方式却又是新的:建筑构造采用玻璃、开放式钢结构,特别是屋顶的三角形、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等立体几何形天窗,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建筑的屋面造型样式,而且解决了传统建筑采光方面的难题。

    与苏州博物馆新馆同时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全新的东北街(西半段)。改造前,东北街西半段的路面是现代的沥青路面,道路两边则是风格并不统一、显得有点凌乱的店面、单位和民居,部分建筑已经破旧。这样的面貌,自然很难与苏州博物馆新馆协调。

    因此,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配套工程,东北街西半段同步进行了“修旧如旧”式的“整容”。走在这里你就会发现,这里看不到密如蜘蛛网的管线,垃圾箱、变电箱等也以青砖贴面,更显古色古香。道路中央则全部铺上了弹石,古朴而有韵味。可别小看了这些弹石,它们全是用金山石手工加工而成的,每一块石头都不一样,尺寸、形状甚至石块表面的凹凸、花纹都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体现出了“完全自然”的效果。两边的店面也是该压缩的被压缩,该整修的被整修,它们的店招大多采取匾额形式,适当增加了一些具有民俗风味的旗幡。走在这里,让人仿佛走进了明清时期的苏州。

    如今的东北街西半段是苏州的第三条步行街,通过这条街,区域内全市最为密集的历史文化旅游设施,诸如拙政园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太平天国忠王府等全国重点文物,还有园林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新馆等新的文化设施,都被有机串联。要去近在咫尺的狮子林、民俗博物馆,也因没有车辆干扰而大可优哉游哉。东北街,苏州的一张新“文化名片”。

    相关链接

    东北街的前世今生

    东北街位于苏城东北隅,东起娄门桥,西至临顿路。曾名迎春坊巷,后来按方位衍为“北街”、“东北街”。属于大宅院区,178号为拙政园,204号至206号为太平天国忠王府 (苏州博物馆),202号为李公馆 (李鸿章故宅);154号、156号为尚书韩崶故居,210号为亲仁堂张宅,138号—142号为许乃钊故居;222号—228号为迎春里张氏义庄。1964年改弹石路面为沥青路面,长1346.7米,宽9米。2006年10月,西段(华阳桥—临顿路)400多米道路又恢复弹石路面,宽度增加到12米,开辟为苏城第三条步行街。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