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桥今昔

苏州日报 20050527 六卷045页

■桑震凡

除非忆旧,时光是不可倒流的。

    养育巷太平桥一带是历史悠久的所在。如今,你走到那里,一不小心也许就进入了昔日的状元、探花府第或者是衙门、县学、会馆等显赫建筑的旧址,抑或那里曾是名噪一时老字号的故地。鼎盛时期这里曾是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太平桥边上原来有条小巷叫通和坊,耸立着几座牌坊就是历史的见证。那些牌坊的气势远远超过东山陆巷的牌坊。可惜它们早被处以“绞刑”。人们将绳索套在它的顶上,拔河般地使劲一拉,几经摇晃之后便轰然倒塌。瞬间尘土飞扬,砖瓦顿成碎砾,木构件和匾额则沦为生火的柴爿!仅剩当年还难以对付的石柱,成了无奈地靠边站着的光杆,日后也被最终消灭了。原来的吴县衙门就正对吴县直街的北面,现为十六中学的操场。东西两边原名东、西吏厍,格局分明。附近的老人如今还管直街叫“吴县前”。干将路上的皮件厂即是吴氏祖宅探花府原址。建厂之初原屋犹在,画栋雕梁气势非凡。后来悉数拆除,建了现在的厂房。由此再往东,曾有湖南会馆,两边各有砖牌坊,对面照壁一应俱全,是一处很气派的建筑,也体现了湘籍人士的实力、我还记得砖雕上有“湘水长流”等字样。那牌坊边上有家石库门里的豆腐坊,我们都叫它湖南豆腐。规模虽不大,但清洁可人,按如今的标准应挂上绿色食品的铜牌。五八年湖南会馆为一家轧铁厂所占,几年以后厂已迁出,房子全部拆除,已无遗迹可考。

    通和坊隔河相望的是洙泗巷。曲阜的洙泗之间乃孔子讲学之所,所以凡孔庙周边大都有以此为路名的,意在弘扬孔子的教诲。这里的孔庙即是吴县的县学。洙泗巷应该是属于孔庙的套餐。县学一度为中学所驻,以后几经沿革,如今巳建为通和新村。

    时过境迁,近代的太平桥曾经店肆林立。那高大的粉墙上写着巨大“酱”字的是潘万成酱园、经营苏式茶食糖果的“老松珍”,还有天兴园菜馆、杜良济国药号等都是响当当的老字号。还有一家颇有名气的西苑茶馆,不仅泡茶,还现做生煎馒头、蟹壳黄等点心,又兼书场。门口写的是评弹书目,里面时不时飘逸出弦瑟之声和吴韵唱腔。桥北堍巷口转角处则是一家有着曲尺形柜台的咸亨式的酒店。傍晚时分,路边摆出一溜熏胴摊——今日之卤菜也。多半是猪头肉之类平民化的东西,摊上汽灯高悬,人气颇旺。这时的太平桥行政和文化的地位已经淡出,只是城西的商业中心了。

    直到上世纪中叶,太平桥还是一座石拱桥,养育巷是横条长石铺成的。那石板经年累月,被赤的脚板,草的、布的、皮的鞋底反复打磨抛光,虽不算平整,却光滑油润宛如健美运动员的肌肤壮实而又不失妩媚,泛起一种特有的灵气。其下是排水的沟渠,犹如乐器的共鸣箱。试想当年,老克腊和时髦外婆们年轻的时候在这石板上款款而行,皮鞋敲击石板的笃笃之声回荡在空中的效果,绝不是现今的仿古街所能比拟的。此时此景,如果保留至今,一经开发,百把元的门票绝不足以阻挡接踵摩肩的游客。

    养育巷拓宽了,太平桥改建成平桥了,当然是为了交通的方便。城里城外的商业中心做大了,太平桥的商店留下的也特色不再,似乎变得沉寂了。一直到了九十年代,干将路工程才让她变成了通衢大道。旧时的建筑几乎仅存使徒堂一处。太平桥周边崛起了银行、税务、保险和商务等四座大厦。人们未必都知道太平桥,银行或保险公司的知名度更高,知道的人更多。太平桥已经顾为古城内的金融重地了。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