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石路演绎金阊繁华

姑苏晚报 20100613 29版

■藏寿源

■臧寿源

    街巷档案

    石路,本是背街的一条小路,一百多年前因铺石成为马路得名。19世纪末、20世纪初阊门外大马路、石路兴起新商市,因沪宁铁路通车而日益繁华,石路便成为阊门外闹市的代名词,而蜚声江浙沪,并有苏城第二市中心之称。历经百年发展,而今石路和观前一样,是当今苏州最繁华的现代商贸中心。石路百年,无疑是苏州近代商市发展、繁荣、崛起的缩影。

    石路的由来

    说起石路的由来,不得不提及近代史上一件大事和一个人物。“一件大事”就是“马关条约”苏州列为通商口岸,并于1896年9月26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正式开埠,盘门外觅渡桥设立了“苏州关”。清政府规定“中外汽轮于苏州、杭州、上海三地之间往来,只准走吴淞江及运河(京杭大运河)”,青旸地一带辟为日本租界和公共(各国)租界。“地方官于沿河造马路一条,长与租界等,马车及东洋车均已开行。”随后,马路沿着古城河修向盘门,初衷以阊门为目的地。尽管阊门外“红尘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毁于1860年(清咸丰十年)兵燹,但经30多年恢复,阊门外仍为苏城商埠水陆码头。

    大马路(后定为路名)修在当时苏城郊外,称“沿河”但绕过原有街巷。“苏州关”税务司报告:1898年“沿河马路现已造至胥门”,1899年“至沿河马路,则已造到阊门矣。”说是筑到阊门,实际上只修到上塘街北侧、南濠街西侧的“杨树里”,这一带尚属空旷之地,作为终点,后来马路绕“杨树里”盘了一大圈。

    从“杨树里”到上塘街渡僧桥原有一条小路,于是修成连接大马路的马路,因用弹石铺就,人们称之为“石路”,“石路”之名出于此。据传这与“一个人物”有关,他就是清末会办商约大臣、邮传部大臣盛宣怀(1844-1916),当时盛宣怀的家眷住在阊门内天库前,盛宣怀曾于1882年受命督办(官督商办)沿海城市电报局,苏州电报局(1881年创办)由原官办改为商办,迁到天库前,租借盛家房屋为局址,1884年苏州局充当起东南诸城市的调度局。这时留园早由盛宣怀父亲盛康购得,成为盛氏私家花园,据说盛家还修了五福路(留园马路)。盛氏父子早年确有“赈灾”举善的名声,修路之说是否时人附会?盛家修“石路”公耶私耶?还有待印证。但可以肯定,“石路”成为马路,当与大马路修到“杨树里”同步,应在1899年。

    兴起石路商市

    大马路、石路的修筑,从此改变了阊门外商市格局。马路犹如引凤梧桐,顿时受到商贾青睐,观前宫巷义昌福菜馆率先选择石路与大马路叉口建起分店,其他商号也接踵而来。“苏州关”1901年报告称:“缘自阊门马路造成后,盘门外店铺及戏馆等均迁往阊门,盘门遂萧条异常……冷水盘门之谚几将又见于今日矣。”

    阊门外商市重心由传统沿河街市迅速向沿马路街市转移,还得益于沪宁铁路修筑。沪宁铁路于1902年勘探,1903年盛宣怀代表清政府与上海英国领事正式签约开工,1905年苏州至上海段率先通车。“开设租界时原筑之马路,厥后系沿城而北,以阊门为终点。迨本年(指1905年)苏、沪行车后,复由阊门向北推广,刻已直达于铁路公司自筑之新桥(今钱万里桥),一俟该桥落成,即可与车站之马路互相衔接。”大马路南端接租界,北端通火车站,不仅成为苏城陆路运输的大动脉,而且成为苏州近代新兴工业带,串联起苏经丝厂、苏纶纱厂,沿马路陆续兴办起许多民族工业,如生生电灯公司(1906年)、鸿生火柴厂(1920年)等等。

    那时平门、金门尚未辟设,齐门又较偏,车马去火车站,阊门外马路成必经孔道,成千上万旅客形成的人流车流促成沿马路商铺成市,其发展速度不亚于今天的开发区。仅至1912年,阊门外(包括上塘街、山塘街东段、南浩街)总共有商户330多家,而沿马路的商铺已逾140家。这一马路新商市,苏城百姓习惯笼统地称作“石路浪”,“石路”也便成为阊门外新商市的代名词,蜚声江浙沪。

    近代旅社发祥地

    苏城老客栈原以阊胥门外沿河街巷居多,清光绪年间仅南浩街姚家弄百步之遥竟开办了六七家,但陈设非常简陋。火车一通,马路顿兴新式旅社,取代了老式客栈。民国年间《吾苏旅社之概述》载:“自车站至阊、胥、盘门外辟为马路,因火车较轮船为迅速便利,故旅客群相趋之,而金阊一带因而市面顿形繁盛,于是旅社事业蜂起。”

    旅社业吸引了苏城内外富商,纷纷携重资而来。钱万里南堍惟盈旅社(1910年左右),由沪商兴建,欧式风格,西餐大菜,自备水上游船;三乐湾铁路饭店(1916年),由在沪苏商开办,红砖洋瓦别墅式,“器具设备均臻上乘;四周园地,遍植花木;兼备西餐,脍炙人口。”广济桥南堍弹丸之地,隔路对峙就有四家:苏州旅社(1912年前)、三新旅社(1916年);大东旅社(1918年开业,今五洲大酒店前身)由盛宣怀儿孙出巨资兴建,占地4亩多,客房豪华,置铜床、红木家具,楼顶设眺望平台,底楼不仅设宴厅,且辟有11 个沿街门店,有饮食、小吃、茶食糖果及土特产等,旅客称便;东吴旅社(1924年)由苏州名流刘正康开在自家花园洋房前面,建筑宏丽,装修豪华,设有大礼厅,还辟一个书场。著名京剧“四大名旦”之一梅兰芳与金少山等蒞苏演出,就曾下榻此间。1926年9月,惠中、利昌、苏州、老苏台、新苏台、三新、大东、东吴、第一、中华等10多家旅社相聚在三新旅社内,正式发起成立了苏州旅社业公所(即旅社同业公会)。1927年《旅游必读》录苏州旅社34家,其中23家分布在阊门外沿马路一线。

    涌现一批著名商号

    现存资料记载:1910年,上海英美烟草公司在横马路“开市批发”,美孚洋行也前来租房设油栈;苏州邮政局从觅渡桥海关迁到鸭蛋桥西。

    民国元年(1912年)所存录的140多家马路商号中,许多后来成为苏城百姓耳熟能详的名店字号:茶食店一品香、江南村、凌嘉和、谢三和,菜馆义昌福、久华楼、新太和、正兴馆,酒号金瑞兴、大有恒,茶馆书场福安、长安、龙园,戏馆大观园、春仙园、天仙园,浴室双龙池,香粉白玉霜、花如意、玉中桂,五金王万泰,金银珠宝全昌(属上海跑马厅二马路全昌分店),洋广货慎泰祥、怡源祥等。此外,有一批洋号:德商施当伯、法商利大公司、美商胜家公司、英美亚细亚火油公司,日商东洋堂、丸三药房、清和洋行、福寿蛋饼店、蓬莱轩、东瀛茶馆、松竹轩等。

    据此,“一品香”、“王万泰”等创办时间,远比一般记述早得多。“一品香”(苏州第二食品商店前身)以筒装松子枣泥麻饼、听装奶油西瓜子、特产南枣糖出名,声播海外。“王万泰”(苏州五金店前身)本是白铁作,因承接了苏纶纱厂配件业务,成为苏城五金业元老,开设多家分号。

    商旅云集,马路尤兴“五馆”(旅馆、菜馆、酒馆、茶馆、戏馆)。各帮菜馆林立,苏馆“义昌福”以承办筵席著称,与之望衡对宇的是京馆宴月楼,姚家弄口有“教门馆”。鸭蛋桥一角更多,有苏馆新太和、大庆楼,徽馆添新楼、同新楼、太白园,京馆久华馆、淮扬京江馆、常熟馆嵩华馆、素斋馆功德林(1926年创办),还有一家卫生粥店。设西菜馆有铁路饭店、大东旅社、苏州饭店等。酒馆有鸭蛋桥金瑞兴(绍酒)、石路大有恒(苏酒)、元大昌(1915年创办),都供“咸亨酒店”式堂吃。1927年2月《苏州明报》评道:“阊门马路菜馆……晏月、久华多官绅,大庆、新太和以商家居多,义昌福多四乡客邦,各有主顾。”

    茶馆中“福安”名气最响,1908年开于三岔路口(后即石路百货商店址),五开间二层楼,楼上凭栏品茗,可赏繁华街景。

    戏馆除大观、春仙、天仙外,横马路“老荒场“有民中、吉园等3家,大马路“小荒场”(称小玄妙观)也有金明、易兴、东方3家。戏院还发展了电影:大观园于1916年开新舞台,后称光华戏院(今人民影剧院)凤舞台;1918年开办首家飞云影院;1927年,民兴新剧社址开中国影院(大众电影院前身);1920年大华戏院改为金城大戏院(新华电影院前身),当时戏院都是白天放电影,晚上演戏剧。石路一隅“五馆”兴盛,故素来就有热闹夜市。

    百货业中,钟表店代表新兴一族,观前馀昌钟表行早看好城外,曾于1922年在鸭蛋桥堍马路口竖起一只“馀昌”广告大街钟,于1924年择大马路983号开设分号——馀喴钟表行(今长江钟表公司前身)。后来大马路大小钟表店发展到16家,馀喴、中南、大光明三家列入苏城十家著名钟表店。

    金门·新阊门

    金门开启,完全因石路商市兴旺而促成。1914年《新测苏州城厢明细全图》中,横马路已穿南濠街抵城河岸,但古城河上尚无桥梁。可见后来辟对横马路,才架了便桥,然后再开了新城门。

    1914年地图的珍贵之处,就是保留了阊门外马路格局初始状态——“一圈三岔”。“一圈”:马路圈成椭圆形,圈内仅注“杨树里”三字;“三岔”:东北角石路岔口、西北角鸭蛋桥堍岔口、东南角横马路岔口;唯西南角无岔路,马路呈弧形,此处为鸭蛋河与爱河的汊湾,河上无桥梁属死角,略显“空白”。图中有耐人寻味的细节:马路桥梁都标成“囟”状,多位于老桥之侧,如鸭蛋桥、钱万里桥等都呈现双桥并行状。这说明初建马路桥(多属铁木结构)时保留着原有石拱桥,以后马路桥陆续被翻建为水泥桥梁,才拆除了老桥。

    有关金门的辟设时间,“苏州关”有报告:1924年“四月间,苏垣添辟城门两座(即平门、金门),一在城之北面,正对车站;一在城之西面,近于事廛,即横马路一带,与民国十一年(1922年)九月间新建之人力车桥(即南新桥)相连接。”先正对横马路架起便桥,而后才开城门洞。1925年“介乎阊、胥二门间之金门,于一月间关闭,旋改名为新阊门,又于二月六日重开矣。”新城门一开初称“金门”,后来改称“新阊门”。金门开辟,顿使横马路、景德路成为贯通石路与观前之间的捷径,带兴了沿路商铺,也改变了原先观西冷、观东热的旧状。

    “新阊门”位置,1928年《苏州游览明细图》中,标在南新桥偏南一点。1929年动工移至对直南新桥堍(现址)重建,于1931年完工建成仿罗马式城门,并恢复“金门”之称。《苏州市志》却将1931年定为金门开辟时间,有违史实。

    应当说“金阊”一词古已有之,明清多有赞叹“金阊繁华”诗文,然而金门辟设无疑给“金阊”区域赋予了新的含义。从1928年《苏州游览明细图》中已可领略“金阊”概貌,马路格局与今相类,马路圈由“椭圆”变“方菱”,“杨树里”圈内有“丰”字小巷,竖有杨树弄,横有佑圣观、太平坊等;“杨树里”圈外巷陌交错,“三岔”已成“四岔”,西南角岔口鸭蛋河上已有安福桥(今永福桥)。横马路南侧有南洋里、天福里,鸭蛋河西有民庆里,坊式里弄多仿效沪上,为民国典型新民居。繁华商业街区,东挟新老二阊门,西至广济桥、三乐湾一线,北自上塘街,南至横马路,百业丛集,民居稠密,时人称为苏城第二市中心。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阊门外商市达空前繁盛。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石路一带惨遭日军飞机轰炸,而后在废墟上又重新逐步恢复。

    老石路·新石路

    1949年,“石路”正值五十周年,迎来了苏城解放,从此迈向新的发展里程。1956年,阊门外商业区453家商户参加了“公私合营”,其中石路84户、大马路171户、横马路127户、上塘街(老阊门至渡僧桥)71户。

    毋庸讳言,石路发生“老石路”到“新石路”的演变,肇于1966年“破四旧”,当时“金阊区”改称“延安区”,石路、大马路、横马路被分割重组,冠以“延安”之称:大马路(胥门泰让桥至石路岔口)与石路合并改称“延安南路”(即今阊胥路),大马路自鸭蛋桥经广济桥到钱万里桥段改称“延安北路”(今广济路),横马路(金门至永福桥)与兵营路(永福桥以至朱家庄)合并改称“延安西路”(今金门路),而将大马路(老石路口至鸭蛋桥)与横马路(鸭蛋桥至永福桥)合并后改称“石路”,“石路”的方位调换了,为了与原来石路有所区别,当时使用了“石路(新)”门牌。这样原大马路949号义昌福菜馆和988号荣泰布店(今为长江钟表公司址),就成为了“石路(新)1号”和“石路(新)32号”。自此而始,便有“老石路”与“新石路”之分,后来“拨乱反正”,没有恢复阊门外老路名。1980年《关于我市部分路名定名的通知》却张冠李戴混淆了“石路”的原方位,既对“老石路”不公平,又为讹传作俑,应当讲所传盛家所修石路(老石路)今已湮没在阊胥路中。诚然,今天的“石路”已非畴昔,成为一个特定的著名地域名称,但作为路名,石路和苏城无数老街巷一样,原地名、原地点才承载着特有历史文化,不妨在“老石路”岔口,竖块简介碑石,也好为后人留下一点城市发展的记忆。

    百年沧桑,老石路、新石路迎来了改革开放发展新机遇。尤其是1988年市区商业服务业实现城区分工,金阊区掀起了石路商业区大规模全方位改造的新高潮,瞬间发生了翻天覆地巨大变化。1999年,“石路”一百周年之际,已是高楼大厦林立,百店换新颜,拥有了亚细亚商厦、石路国际商城、威尼斯商厦、八面风商厦等一批大中型商场,石路商业区营业面积达30万平方米,是1980年苏州市区商业营业总面积的1.5倍,让人赞叹的是,实现了由传统商业区向都市现代商贸中心的亮丽转身。

    进入21世纪,石路商贸中心区又开始了大刀阔斧整合改造。尤其是2004年建成“石路步行街”,“一线(沿河)、两片(银河广场、中心广场)、三节点(东、西、南入口)”成为新亮点,一个融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的时尚“石路”以崭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并与恢复性重建的南浩、山塘传统商业街相辉映,组合成全新的金阊繁华图,为苏州古城区核心商圈耀眼一环。

    回首百年,石路“演绎金阊繁华;展望未来石路”正写世纪新章。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