葑门西街:于右任夫人长眠安乐园

姑苏晚报 20091122 26版

■许宗祺

■许宗祺

    葑门西街,西濒外城河,北以安利桥为界,南线直抵觅渡桥。其东有肖堡场,肇源弄等。西街中段西侧临河处,在清代原有接官亭,其南设有灵官庙。葑门西街原为泥沙小路,宽不足3米,长约千米,1982年拓宽为5米沥青路面。1994年再次拓宽,将原外城河填去一部分,建成宽24米的大街。

    肖堡场——赛金花的出生地

    葑门西街之北头东面有小巷名肖堡场,据赛金花自述,她就出生在“葑门外肖浜巷”(摘自《沧浪区志》),即如今西街肖堡场的花神庵附近。听老辈人讲,花神庵约在老里河新村1号楼附近,古庵遗迹亦依稀可辨。

    赛金花原名傅彩云,小时候就相貌出众、嘴巴活络、八面玲珑。清光绪十三(1887)年,张帜在平江路大郎巷(今建新巷)的青楼女子傅彩云遇见了苏州状元洪钧。这位风流状元“一见彩云,诧为奇艳,立界三千金,宠之专房”。傅彩云后随洪状元以公使夫人身份出访欧洲多国,成为了众说纷纭的苏州“名人”。

    肖堡场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仍然是一派乡村风光,在西面有三户门脸朝东的人家。有一家是开剃头店的,生有一子两女,其子生来就头发稀少,因此外号“秃头”。秃头的父亲在半闼门前搭了个竹凉篷,篷下放一把木靠背,靠墙支一个木头脸盆架,搁着一只铜脸盆,横挂一块白毛巾,墙上一根长长的帆布条是用来蹭磨刮胡子刀的。

    屋东是一大片农田,每当油菜花开时,一朵朵,一簇簇,一层层,在春日阳光的照耀下,尽情地展示着它们的妩媚和婀娜。流金溢彩的油菜花儿热闹地开放着,铺天盖地。顿时,肖堡场黄灿灿的,就像铺上了满地的金子。

    盛开的油菜花染黄了葑门塘的河水,染黄了肖堡场。蜜蜂在金黄色的菜田里嗡嗡嗡地飞来飞去。一阵暖风袭来,浓郁的菜花香味能把人的身体渗透,每一寸肌肤都吸润着沁人心脾的芬芳。

    若是风和日丽,肖堡场金黄的油菜花田里有稚女顽儿,青衫红裤,走阡跃陌,追蜂扑蝶。真若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诗曰:“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清晨,浓浓的晓雾给肖堡场金黄色的油菜田和场北的葑门塘河蒙上了一层又一层轻盈而飘逸的柔纱。葑门塘浓雾依稀处,有小船儿从不远处悠悠地摇来。

    过去的肖堡场,处处充满着浓郁的乡村风情。

    私立立达小学和肇源米行

    私立立达小学校建于民国29年,由乡绅张桂山等人创建,校址在葑门西街肖堡场。民国33年,私立立达小学校被汪伪政府接收,改名吴县县立肖堡小学。民国34年10月,复名私立立达小学校。民国36年设有7个学级,学生313人,教职员13人。1949年9月,改名为苏州市立达小学校。

    1956年9月,立达小学校由政府接办,改为公立小学校,更改校名为苏州市立达小学。“文化大革命”开始,改名韶山小学。 1970年有工农民办小学并入该校。 1973年2月改名为葑门小学。 1975年觅渡桥小学并入。至1995年设有9个班,404名学生,21位教师。 1998年8月,葑门小学撤销,学生分别并入觅渡、杨枝2所小学。

    葑门西街南段东侧,民国时有肇源米行。解放后,改名为葑门西街粮店。八扇红漆杉木玻璃大门一字排开,年久失修的漆皮翘裂剥落,葑门西街粮店灰头土面地坐落在狭窄的、沙尘满天的西街上。

    就是这个蓬头垢面的西街粮店,却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给苏州市民带来了生活的希望。那时候,苏州市民凭粮油证,每户每月可以到这里来购买十斤议价米,每斤2角5分。或者买十五斤碎米,每斤1角3分钱。现在想来,葑门西街粮店让多少的苏州人家度过了那个苦难的饥荒年月啊。

    肇源米行与毗邻的房子原有1.5米的间隔,形成了自然的小巷,葑门人也就自然地把那里称之为肇源弄。 80年代初,政府在肇源弄之东兴建了里河新村,原1.5米宽的肇源弄成为了里河新村的主通道,所以拓宽为6米,铺浇了水泥。 1984年弄口构筑了过街大型彩色竹棚架,成了当时当地的一个美景。

    西街安乐园

    葑门西街最南之东原有基督教卫理公会坟场(又称安乐园),它开建于民国6年,被毁于1966年。

    安乐园的大门是用大型金山石块垒砌而成的连壁一大两小的三个尖顶拱券门,现在记忆起来,很像是澳门的“大三巴”。

    园里密密地栽着树,树冠茂如翠盖,遮天蔽日。粗大的树干上面青苔厚厚,树枝间有藤葛攀附。树林深处隐藏着一座花岗石墙基的尖顶房子,顶上竖着一个被漆成红色的十字架。阳光下,屋顶的十字架“鲜红欲滴”。

    平日里,安乐园静得只有树林中的鸟鸣声和草丛里的虫吟声。

    登上安乐园中的小土丘,或坐或立于凉亭下,俯看园内松柏森森,耳畔清风习习。

    安乐园里有一位沉默寡言的黄(王)姓中年男子,终日不是修树,就是在伺弄菜地。有时看到我们这些孩童在偷挖安乐园里的山芋吃,非但没有呵斥我们,还好心地用烧熟的山芋来换下我们手中带泥的生山芋。

    安乐园不仅是苏州基督教徒的最后安息处,也是葑门一带孩子们嬉戏的乐园。捉蟋蟀、逮刺猬、粘知了、掏鸟窝、采桑叶、偷山芋,在园子里,我们随心所欲,肆无忌惮。

    孩子们的喧闹声,惊动了看守墓园的矮胖胖的老女人。她一袭黑袍,头戴黑白两色的“馄饨”帽,悄无声息地走到我们身边,手扪胸口讲道:“罪过煞哉,罪过煞哉。 ”又从口袋里摸出几颗糖来,轻声好言地哄我们离开墓园。

    矮胖老女人出现时,在她的身边总有一只叫“玛丽”的波斯猫跟着。这猫儿浑身披着雪白的长毛,一金一银的双眼,抬头看人时,猫眼炯炯发亮。“文革”开始,老女人被戴上高帽,拖到安乐园门口批斗,那猫还是不离不弃地紧随其后,被一壮汉飞起一脚踢到运河里淹死了。看墓的矮胖女人被人戴上高帽、强行拖出安乐园、还在其身后不时打冷拳、踢屁股。面对躁狂的人群所做出的疯狂举动,她的眼神仍然流露出仁慈和宽恕。看到那猫被恶汉一脚踢死,她的目光瞬时似箭,尖尖地刺入了他的心与眼,使那恶汉不寒而栗。

    博习医院院长柏乐文

    安息安乐园

    美国传教士柏乐文和蓝华德于1882年5月20号坐船从纽约出发,取道英国,于12月2日登陆上海,12月17到达苏州。蓝华德与柏乐文到苏州后,即在苏州城东天赐庄购买了7亩土地,创办了博习医院。

    1883年4月8日医院破土动工,建成中式平屋8幢,分别作为门诊室,内、外科病房,手术室、戒烟室、宿舍、洗衣房及厨房。当年11月8号医院正式开业,当时设病床30张。据监理会刊物称这是中国内地(不包括通商口岸)最早的一所正式西医医院。

    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对于西医尚难以接受,但是因为柏乐文善于交往,为人谦和,不久就获得当地人士的信任,在开办第一年的门诊量即达到7600人次,他自己也获得“柏好人”的美誉。

    1884年,柏乐文回美国继续深造。 1886年,柏乐文完成学业重返苏州,担任博习医院院长职务。

    柏乐文在苏州博习医院时,将许多西方最新发明的技术,例如消毒法、麻醉剂、X光机等介绍到中国,苏州博习医院是中国最早使用X光机的医院。

    英国皇家委员会刊物曾经发表一篇报告,宣称鸦片对东方人有益无害。柏乐文在中国目睹许多人深受毒瘾之害,为此特撰文加以批驳,揭露鸦片在中国危害的真实情况。

    1901年3月,监理会在苏州天赐庄开办东吴大学,柏乐文担任该校教务长。

    1927年春,柏乐文退休回到自己的家乡佐治亚州的加图萨县。同年12月14日,时年七十岁的柏乐文逝世。火化后,他的骨灰被运回苏州,安葬在葑门西街安乐园。

    于右任夫人黄纫艾棺葬安乐园

    1927年秋,于右任携夫人黄纫艾来到黄的出生地苏州,游览活动由李根源全程陪同。

    李根源指点姑苏湖光山色,说古道今,如数家珍。因此,铸就了于右任对苏州的深爱。于右任即请李根源在苏州玄墓山“购墓地、筑寿圹”,待将来夫妇百年后合葬。

    李根源对老友之嘱托,一口允诺。即由圣恩寺主持中恕引导,三人持罗盘循寺周踏勘,最终选定寿穴址在寺前明初古钟楼侧旁。墓园规划两亩(约合1300平方米),部分属山民,部分系庙产,统由李根源代办产权转移手续,又在墓园四角竖立界碑。

    1928年9月,于右任的夫人黄纫艾在沪不幸病逝。于右任率子于武、于彭护送灵柩,由火车载运抵苏,暂寄五福路(今留园路)永善堂,设灵堂于阊门药师庵,以俟邓尉墓地之建成。

    1930年,圣恩寺古钟楼畔的墓地整体竣工,邓尉湖山又添新景。墓园清幽精致,坟茔肃穆堂皇,格局绝非寻常。此后,无论当地村民还是外来游人,都知道此处乃于氏寿穴,但始终仅仅是空穴而已。

    因礼制等原因,黄纫艾未能先行入葬圣恩寺,待至1931年8月,灵柩暂葬在葑门外基督教公墓安乐园。

    于右任至死恋着苏州,深情难以割舍。1964年11月,他逝世于台北,安葬在当地大屯山麓。忧国忧家忧自己,临终前于右任悲怆地吟出了恸人肝肠的心声:“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

    烈士汪伯乐公葬于安乐园

    汪伯乐(1900-1926)名德麒。祖籍安徽,生于苏州。 1917年考入江苏省立第一师范。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苏州各校青年学生组织联合会,汪被推选为一师代表参加学联。1921年从一师毕业后,在苏州市立小学、私立纯一小学任教,以后又执教于苏州中国体育专门学校。

    1925年9月汪伯乐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纯一小学任教时,汪伯乐担任中共苏州独立支部书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汪任国民党苏州市党部委员。

    1926年3月,为抗议北洋军阀政府制造“三一八”惨案,屠杀爱国青年的罪行,他领导学生冲破当局阻力,召开了有苏州学界数千人参加的追悼北京殉难烈士大会。

    北伐时期,汪伯乐又以国民党苏州党部执委的身份,秘密策应北伐军北上,由此受到反动军阀的忌恨。

    1926年12月,汪与苏州体专校长、老同盟会员柳伯英和柳的学生唐觉民一起被军阀孙传芳部逮捕,后押至南京,秘密杀害在雨花台。汪伯乐就义时,年仅26岁。

    1927年3月,北伐军在苏州的临时地方行政机关——苏州行政委员会将三烈士灵柩运回苏州,公葬在葑门西街的安乐园。

    当时的政府为示纪念,在原长洲县署(后来的市职大校址)创建了“伯乐中学”。1934年2月,玄妙观后的中山纪念堂落成,国民党吴县县党部为汪伯乐、柳伯英、唐觉民三烈士树立了“烈士纪念碑”,供后人瞻仰。

    葑门西街基督教卫理公会坟场“安乐园”在1966年“文革”时被毁,后在其旧址上建设了塑料厂和苏州市生产资料公司的钢材仓库,库房至今还在。

    1982年,葑门西街也由不足3米的沙泥小路,改建为宽5米的沥青道路。 1994年再次拓宽,将原外城河填去一部分,建成了宽24米的大街。

    链接

    于右任姑苏葬妻

    于右任生前经常驻足姑苏,除了留恋湖光山色并和李根源诸老友诗酒往还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一位夫人黄纫艾生长于斯,而且在1928年去世后也安葬于此。在当时,于先生在苏州为夫人治丧的事情是苏、沪两地各家报纸竞相报道的新闻。

    黄纫艾女士自与于右任先生结缡后,竭力相助丈夫的事业,夫妻感情深厚。 1928年9月19日,于夫人在沪寓逝世,于右任即请辞公职,并遵循夫人临终时希望安葬在苏州的遗嘱,决定抵苏为夫人治丧。他先派内弟黄小山来苏预备,通知地方当局照料,同时把阊门外大东旅社定为于宅治丧事务所,派属员彭佩青、何物华二人专职办理丧事,延请李根源、朱梁任二位老友襄助。

    于右任夫人灵柩于9月25日中午装入花车,附挂在沪宁客车上,由沪抵苏。当火车抵达苏州站时,在此等候的仪仗队立即奏乐举枪致敬。于右任先生身穿灰布长衫,脚穿白布袜、黑布鞋,左臂缠一黑纱,右手握一手杖,走在前面;大公子武、二公子彭扶榇随后。下午3时25分,出殡队伍从车站发引,走在最前面的是于先生和执绋男宾,其后依次为骑巡队、军乐队、警察队、和尚、照亭、魂轿、孝幔;送灵的四乘马车跟在灵柩之后。灵柩先沿大马路前行,而后被导引至五福路(今留园路)永善堂内安厝,灵堂则设在阊门内药师庵。在苏州的张一麟、李根源、钱大钧、朱梁任等社会各界人士均前往致祭。张一麟的挽联云:“驾鹤冲霄,独使藁砧忧国事;椎牛享士,顿教桴鼓咽哀音。 ”9月27日,于右任在阊门外大马路久华楼菜馆设宴,致谢各位治丧在事人员。最终,于右任把夫人安葬于葑门外基督教卫理公会办的安乐园公墓内,如了夫人的遗愿。 (夏冰)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