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大街

姑苏晚报 20050221 一卷129页

■林锡旦

在王謇《宋平江城坊考》中,唯一被称为“大街”的只有一条,是市中心南北向的卧龙街,今称人民路。某个城市有条人民路,那一定是该市最为主要的一条街,这似乎成了一个规律。苏州竟也难免雷同。

    原来的卧龙街,在张紫琳(霞房) 《红兰佚乘》中有很形象的说明:“卧龙街南北直贯城中。形家云:街为龙身,北寺塔为尾,府学为首,双塔为角,取辰巽之气也。府学正门前双井为目。旁地为脑,出薄荷不甚辛辣,清芳酷烈似龙脑香,名龙脑薄荷,其茎若绞丝。”这条像龙形的街名称“卧龙”,祥瑞吉兆,苏州人无不津津乐道,引以为豪。清乾隆帝南巡后被改称为“护龙街”,护真龙天子。吴语“卧”、 “护”音相近,民间又转呼“马龙街”,与龙马精神相仿佛,后来却与此大相径庭谑称“马桶街”,则大出苏州的丑。取巷名与取人名一样,雅达高雅,俗至庸俗,这就是世俗反映。

    这条大街原来只从龙首府学到龙尾北寺塔,后来开通平门,向北延至护城河;向南架设人民桥,连接城南,一路向南伸展至团结桥。于是以人民桥为界,分为人民路和人民南路,使大街更长,成为名副其实的大街。

    为龙首的府学建于宋景祜二年(1035年),后为文庙、碑刻博物馆。当初范仲淹曾买南园一角拟建宅院,风水先生说此地“必踵生公卿”,范听后大喜,说:“吾家有其贵,孰若天下之士咸教育此,贵将无已。”即捐建学舍,并上奏仁宗帝请建府学, “天下有学自此始”,真是千秋大计。从此苏州状元迭出,代有才人,也可说是尊师重教的必然成果。当清乾隆年间钱棨乡试、会试、殿试夺魁连中三元时,便在府学东建起了三元坊,为我书生增光。虽然现在坊已拆除,巷也并人人民路,但苏州中学那一段仍被习惯称为三元坊而成为地殴的标识,老坊巷已深入人心,旧牌坊的人文历史影响着一代又—代。难怪紧靠文庙的苏州中学也是人才辈出,名声遐迩。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这毕竟是一种好的社会风气。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