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中市:昔日办报的最佳选择地

苏州日报 20090724 C第02版

■诸家瑜

□诸家瑜

    四开日刊报《吴声》在23号里时起时落

    1912年10月,报人洪野航、陆蕴伟合资办了张名叫《吴声》的报纸,4开日刊,由苏州文新印刷公司代印,事务所设在都亭桥23号。

    洪野航,苏州人,早在清代末年,就已经开始办报了。清宣统三年(1911)农历九月十九日(11月9日),也就是苏州“和平光复”的第五天,他创办了苏州第一张日报——《吴声》,8开两面版,用桃红色道林纸铅印,全部字数仅1000多个,主要报道革命的军事发展情况和各地光复的消息,日销5000多份,每份售价铜元1枚。不知何故,这张小报仅仅办了3天就夭折了,寿命之短令人费解。

    1912年10月28日,洪野航与陆蕴伟合资创办了一张4开日报,报名也叫《吴声》,但也办了不长时间就停刊了。1919年6月23日,洪、陆再度合作投资,使《吴声》东山再起,二三版的言论、杂剧、谐丛、歌曲、文苑、小说、特载等办得很活。复刊四年后,陆蕴伟撤资退出,洪野航一人顶着石臼做了一年的“戏”,办到1924年2月13日第1680号,终因经营不善而关门大吉。之后,洪野航受聘进了《苏州中报》任主笔,后又跳槽到《苏州明报》,当了一名采访记者(内勤)。

    1924年2月23日,苏州“明社”出版了一张4开日报——《明报》,社址设在苏州东中市54号内,大股东、主办人孙痴人特邀洪野航之子洪笑鸿任编辑部(相当于现在的副刊部)主编。翌年2月,孙痴人无意续办《明报》了,于是,该报股东、时任总务主任兼采访政法新闻的记者张叔良变卖了原籍句容的祖产,并得其兄资助,将报纸“吃”了下来,扩改为对开日刊,且在原报名前加上“苏州”一词,以此区别。张叔良接办报纸独资经营后,自任营业部总务主任兼采访主任,续聘洪笑鸿任编辑部主编。由此,洪笑鸿成为《苏州明报》的第一任编辑部主编。

    洪笑鸿文笔不错,编辑报纸有一套,在《苏州明报》任主编期间,采写新闻肯下功夫,在及时报道苏州各个时段发生的大小事件中,善于抢“鲜”抓“热”以“快”取胜。 1929年4月的一天,洪笑鸿突然向张叔良辞呈。事后方知,他事先已与王伟公联手接办了梅晴初的《苏州中报》(原名《中报》,馆址在东中市31号,发行所在东中市34号),由于报纸经营较差,他就决定辞去《苏州明报》主编一职,去耕作自己的那块园地了。其父洪野航也离开了《苏州明报》,去帮助儿子办报。谁知两年后,《苏州中报》扩为对开日刊没多长时间停刊了。一直做着“报老板”梦的洪笑鸿还不死心,当年(1931年)又在东中市开设新苏通讯社,折腾了4年多,结果还是以经营不善而告终。

    “独支”设在285号的《平江日报》社内

    1919年5月14日,柳济安以主持人的身份,在都亭桥西285号(今东中市)出版发行对开日刊报——《平江日报》。该报4号字直排直印,一四版(通版)刊登广告,还辟有“火车时刻表”,时为首创;二版内容有社会、评说、地方新闻、上海快讯等;三版副刊《新杂俎》,发表《人道之贼》、《中国是强还是弱》等针砭现实的文字,作者有俞平伯、孝若、坚忍、指严等;二三版中缝和天端刊登广告。该报一度出过对开两张。

    1924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在苏州开始活动。1924年9月,侯绍裘、张闻天、叶天底组织成立中共苏州独立支部(简称“独支”),“独支”的领导机构在苏州乐益女中内,而秘密办公地点则设在《平江日报》社楼上。不久,许金元、陈廉贞等几名团员在此宣誓转为党员。是年12月16日,苏州数千名人力车工人为反对加征车租举行大罢工;翌年8月,2000余名铁机丝织工人和4000余名木机丝织工人,相继罢工。这两次大罢工,就是在《平江日报》社楼上酝酿和决定的,大罢工的领导者就是许金元。

    1927年4月7日,许金元写了一篇题为《向左转》的论文,发表在国民党吴县县党部办的《国民日报》上,引起国民党反对派的注意。后来,侯绍裘、许金元在南京遇害。同时,苏州警察局就此侦查《平江日报》社,企图迫害柳济安,幸经人从中解释,才得无事,但报社就此关闭。一张反映抗战的报纸在49至50号内编发

    一些老苏州大概还能记得,62年前的苏州,曾有一张反映抗日战地消息的报纸,名叫《东战线阵中日报》,在东中市49至50号内编发。

    《东战线阵中日报》,是由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领导的国民党三战区军委会主办的,委托当时在南京任《朝报》主编的张慧剑来苏州编发。 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一天,张慧剑受冯玉祥将军委托,同《朝报》编辑施白芜一起,从南京风尘仆仆来到苏州,特意来找《吴县日报》的胡觉民,商谈编发《东战线阵中日报》一事。胡觉民是我的大阿爹,当时是《吴县日报》的经理兼总编辑。

    《吴县日报》设在东中市49至50号,印刷设备先进。具有爱国思想的胡觉民,为了把这张直接反映抗日战地消息的报纸办好,以激励抗日士气,欣然应允,并亲自赶到《大华报》(馆址在东中市16号),去找其连襟、该报的主人仇昆厂(音庵),商议编印问题。仇昆厂是我的外祖父,当时正在一边办报,一边从事着抗日工作,担任了“苏州抗敌后援会审查科长”、“苏州青年抗敌团主任”等职。听说能为抗日做事,仇昆厂二话没说一口答允。之后,胡、仇连襟俩通过商议作了具体分工,仇的昆厂印书馆负责报纸的排版(馆址在东中市16号),胡的《吴县日报》负责报纸的印刷。 7月下旬,《东战线阵中日报》在苏州问世了。

    《东战线阵中日报》每天印刷一万多份,对开两版,出版以后,用卡车从苏州直接送往抗日前线。这张报纸以报道战地消息为主,有特写、采访、杂文、漫画等,撰稿者有张慧剑、施白芜、吴禊云以及漫画家高龙生、叶浅予等人。胡觉民、仇昆厂也热情协助编稿。 1937年10月13日,在战火威胁苏州的前夕,《东战线阵中日报》就此停版,前后出了三个月左右。在编发《东战线阵中日报》的日子里,《吴县日报》、《大华报》也投入了抗日行动中,义务印发抗日传单,检举、揭发和协助捕捉汉奸等等。

    1937年11月19日,苏州沦陷当天,日军第十军海劳原部进城后一路烧杀,当他们来到东中市,发现《吴县日报》社内积存大批《东战线阵中日报》,便放火焚毁了胡觉民苦心经营十年之久的报社,五进深的房子顿时化为一片废墟(俗称火泊场),大火还殃及到隔壁钱滋铭、王嘉禄及姓杨的3户人家,仅那部从日本引进的套色轮转机幸存,被压在瓦砾堆中。当时,苏州有大小近40种报刊,被日寇焚烧的唯独《吴县日报》一家。之后,报社纸栈中的存纸和昆厂印书馆的机器,以及《早报》和其他印刷所的机器设备与纸张,都被报人汪知心(又名铸新)劫去办了份《苏报》(1937年12月21日创刊),“服务”于汪伪政府了。(下)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