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气凌云——干将坊话旧

苏州日报 20090403 C第02版

■秦兆基

□秦兆基

    干将坊,亦作干将巷(见明卢熊《苏州府志》),西自乐桥东至言桥口,全长二百米光景,是一条狭窄的小巷。在1992年拓建干将路的过程中,它和濂溪坊和松鹤板场等三条小巷一起拆除,汇入干将路。

    干将坊原是吴子城北的小巷,战国时楚春申君开东、西两市,此为东市,取名为东市门。宋代改名为交让巷,巷内有交让祠,祭祀和泰伯一起让国南下的仲雍(俗称“交让王”),巷名亦因之改为交让巷。改名为干将坊,那是宋代以后的事。有人认为“干将”是“交让”的讹读(见《江苏通志稿》),或者是为了纪念干将,但史书上并没有干将在这里居住或者活动过的记载。

    干将坊的东北侧有所干将小学,它的前身为言子庙小学,现代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曾在这里任教过,不过仅待了一年,就被别人排挤走了。言子,即言偃,孔子的南方弟子。“坊”有点像今天封闭式小区的味道,有人守坊门,夜晚关闭。坊内主要为民居,也有寺庙和官僚府第。唐代长安有108个坊,苏州建坊的历史也很久,唐时苏州有六十坊,宋代郡守李寿朋排定过六十五坊,近代尚有二十四坊之说。苏州民歌手张正芳,将苏州二十四坊编成了一支歌,其中有一段唱到干将坊:

    濂溪坊来干将坊,碧凤坊来大成坊。读书考中三鼎甲,奉旨设立三元坊。

    唱词很有意思,其中提到的四坊距离很近,彼此相邻。

    干将坊,曾经有过一座牌坊,民国三十六年(1947)时就已拆除。此次拓建干将路时,在原干将坊巷口处,兴建了一个广场,上面并建了三座牌坊。广场南临干将河,北接干将路,东西两面是两条人行道,但只稍稍伸延一段,就到了头,又是绿化带。干将路是双向道,南北两条,有分有合,其中大部分地段被河(第二横河,又称干将河)隔开。两路夹一河。河就像是象棋盘上的汉界、楚河,马路边的建筑物就像是棋盘上的一枚枚棋子。这种河路相依的格局,苏州人称之为双棋盘格局。

    这个广场面积虽然不算大,但因为背景开阔,显得很有些气势。三座牌坊矗立在广场中心,呈犄角之势。边上的两座,东西相向,造型简洁、古朴,有点汉魏气象,两根方形石柱,担起一根石梁。石梁上分别镌刻着:濂溪、干将 。中间的一座是牌楼,重檐翘角,繁缛、精致,显然是明清风格。坊额北面镌刻:“勾吴神冶”,南面镌刻:“剑气凌云”,是当代大儒、苏州大学教授钱仲联的手笔。广场无疑是干将路的点睛之笔,设计者是想以名人名坊,突显“干将路”开拓的意义。竖立牌坊,既是纪念古人,保存历史的痕迹,又是开拓未来,不过广场几乎是孤悬在河边,像是一座岛屿,非得穿过马路专门去瞻仰,才能领略其命意。

    干将坊名目上所提到的干将其人,是个传说人物,知名度相当高,不仅苏州人很熟悉,其他地区的人也耳熟能详。

    干将的生平事迹,记载不一,有多种版本。

    版本之一:

    干将者,吴人。造剑二枚,一曰干将,二曰莫邪。莫邪者,干将之妻也。干将曰:“吾师之作冶也,金铁之类不销,夫妻俱入冶炉之中”。莫邪曰:“先师亲烁身以成物,妾何难也”。于是干将夫妻乃断发揃爪,投之炉中,使童女三百,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而作龟文;阴曰莫邪而漫理。干将匿其阳,出其阴,而献之阖闾,阖闾甚重之。

    ——《文选·七命》注引《吴越春秋》(亦见今本《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意同,文较繁)

    吴王阖闾处于青铜时代。青铜,商周时代称之为金或吉金,是铜和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熔铸时各种元素的配比和炉温很难掌握,风险很大,弄得不好炉料报废,匠师有被杀的危险,为了取得神助,常常以人祭神。断发揃爪,就是割下头发,剪掉指甲。干将莫邪用头发、指甲代替人,投入炉中,也就是用部分代替自身的全体,仍然是以身为牺牲的意思。发、爪在古代被认为是人的精、气、神的汇聚之处,损伤它们,对人的自身极为不利,因而这种象征性的牺牲,在古人眼中看来也是严肃而悲壮的。

    版本之二:

    ……干将曰:“先师欧冶铸剑之颖,不销,亲铄耳。以□□成物□□,可女人聘炉神,当得之。 ”莫邪闻语,□入炉中,铁汁出。遂成两剑,雄号干将,作龟纹,雌号莫邪,鳗纹,余铸得三千,并号□□纹剑。干将进雄剑于吴王而藏其雌剑,时时悲鸣忆其雄剑。

    ——唐陆广微《吴地记》(《汉唐地理书钞》辑录)

    陆广微辑汉唐故籍,看来此说,由来已久。陆说与前说最大的差异,一是莫邪祭聘炉神。框部阙文据上下文推测,不外是“跳”字或“跃”字,就是说莫邪是主动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比起“断发剪爪”悲壮得多,也符合古代宝剑传说中“烁身成物”的精神。二是熔铁铸成宝剑三千,似乎更合乎历史实际,因为大规模的铸造,是用来制作兵器,而不只是一两件玩赏品。三是干将藏剑表达对妻子的悼念之情,化剑以后,莫邪仍然不能忘情。陆文虽有阙文,记述也过分简略,但因为富有悲剧精神,又能体现对统治者残暴行为的揭露,因而成为一些文艺作品,如舞剧《干将莫邪》创作的底本。

    除了这两种说法以外,晋代干宝《搜神记》中也有关于干将事迹的收录,不过主要写的是干将的儿子眉间尺为其父报仇的故事。干将变成了楚国人,是为楚王铸剑的。鲁迅曾经依据这个材料,写为小说《铸剑》,收入《故事新编》。

    对于有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苏州人一般有两招,一是请入先贤祠,在沧浪亭五百名贤图中镌刻上一个;一是请入城隍庙,作为苏州城隍。不过进先贤祠或城隍庙者,或是有赫赫功业,或是有道德文章,或是为庇护吴地子民作出过贡献的。干将出身低微,是个匠人,其身份至多是个自由民,说不定还是一个奴隶,何德何能,敢有此妄想?不过多情的苏州人并没有忘记他,老祖母夏夜在月下乘凉时把这个悲剧故事讲给孙子听,把这个名字作为地名传之久远。也许这是草根社会所能做到的唯一的纪念方式。

    我默诵着这逝去的地名,久久地想着。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