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街的故事

苏州日报 20090220 C第02版

■金凯帆

□金凯帆

    横街的故事,很早,早在凌晨三点多就开始了,天上的星星还眨着眼睛,那一爿茶馆店的老板和老板娘就踏着露水一前一后到了葑门茶室,卸掉那两块排门板,进了里屋,一个开灯、放水、点燃煤气灶;一个扫地、洗杯子、揩抹桌子,一天的生意就这样忙开了。

    这家在葑门横街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茶馆,原先的名字叫“龙泉”,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改称“葑门茶室”的。虽然早先烧砻糠的老虎灶,按规定拆掉了,现在烧水改用煤气灶时间也很快的,但是因为四点敲过,第一批老茶客就要到的,所以老板自然也就一定要比茶客来得早一脚。

    当天际的星星尚在闪烁的时候,茶馆里已是人声喧哗,茶客络绎不绝,三三两两相继入座,坐在一起品茶、聊天,可谓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苏州茶馆虽有等级档次之分,但历来不缺乏特色。以前横街这家茶馆里的茶客上半天是相伴上城的农民,下半天是网船上的渔民,生意也正是集中在清晨和下午两个高峰,那从房梁上垂下来的、方便茶客挂挂东西的一个个大铁钩也成为茶馆独特一景了。

    五六年前,有一个86岁、人称“老横街”的周阿爹,他是每天两趟、雷打不动地要到这里来吃茶的。虽然茶馆已见不到堂口那些提篮托盘的各种小贩,出售自己精制的荤、素、甜、咸各类点心、小吃,但是一杯茶一块钱的低廉价格、早上还可以叫碗面送到茶馆里来的“古风”,以及大年初一那一杯里放上两枚青橄榄的“元宝茶”,还是让像周阿爹这样的老人蛮喜欢的。因为一来开销不大,再则可以在这里与人谈谈讲讲打发一天时光。

    说起横街市面的热闹,周阿爹说:横街是一直闹猛的。“以前横街上的店家就鳞次栉比,人来人往。但看看忙煞,收入真是少得可怜。横街上也没有跷得起大拇指的富商巨贾。都是贫苦人家。”那时的周阿爹也曾有一爿手工作坊:芦席店,专门手工编织芦席,横街上那些渔行、船家,还有人搭个凉棚什么的,也总是照顾他的生意。

    在老人的印象中,横街上有点年纪的“古迹”是开创于光绪十六年的三丰油坊,还有一座天宁寺。因为历史的原因,现在天宁寺也只剩一段界碑,油坊的位置在老人的记忆中也有点模糊。不过,横街上有两个有背景的地方,他还是记得清清爽爽。一个是书场,一个是面店。因为那两处的老板据说都是黄金荣的学生。

    书场叫春沁园,当时弹词名家严雪亭也被请到书场说书。声名显赫的大亨黄金荣也到横街来听书,“麻皮金荣的小轿车开勿进横街来,就拆掉边上房子的砖头。黄金荣一来,横街就更加热闹,只要叫他一声‘阿爹’就会送你一块洋钿。 ”只是挤在人堆里的周阿爹那时年纪还小、长得也瘦小,只看见黄金荣的尊容,没有得到赏钱,倒是周阿爹的娘舅因为轧在前头,曾拿到过黄金荣亲手送出的一块洋钿。

    而那家面店就是协和馆。“一碗鳝糊面的味道,你是到上海、南京也吃勿着的。 ”一来是横街南面那条河中有卖鱼娘娘供应时鲜货,二来烹饪得法,自然味道就不错了。

    特别让老人觉得惬意的是在“黄鹤楼”吃戤柜台酒。“黄鹤楼”是横街居民对那座老楼的爱称,其实就是在横街、东街、七公堂弄与石炮头当中的一座叠楼,以前是城防设施,有点像瞭望台,后来荒废了被做生意的人当作酒店。“坐在柜台口,就着一盆发芽豆,咪点老酒,就是伲这种小手艺人的快活”。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