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出没的下塘

苏州日报 20051003 七卷036页

■龚平

吕洞宾,这位苏州人耳熟能详的神仙,除了曾现身于陆稿荐来历的传说中,还在阊门内下塘留下了不少他传说中经常出没的遗踪。这,恐怕与此地原本道教建筑比较集中有关吧!

    旧时,苏州城内道教建筑很多,按规模大小分为宫、观、庙、院、堂。宫观比较宏大,供奉神仙的品位也比较高。最著名的,有旧称的“三宫九观”。除了泰伯宫不属道观外,“宫”有崇祯宫、天后宫,“观”有玄妙观、福济观、白鹤观、卫道观、三茅观、修真观、回真观、澄虚观和清真观。在阊门内下塘不足里把路的范围内,就有崇桢宫和福济观两座排位靠前的道观。崇桢宫废圮较早,而福济观则在上世纪初一度成为城中仅次于玄妙观的道观建筑。

    “轧神仙”,是苏州人所熟悉的。但现在不少苏州人已经不知道:最早的“轧神仙”所在,就在这里的福济观前。旧时,福济观主殿供奉吕祖像,俗称“神仙庙”。又因吕祖是被中医奉为祖师的,所以福济观又称“天医院”,平时来求签问病的很多。“轧神仙”的民间风俗,一直延续至今,只是因神仙庙在上世纪中期以后已基本毁弃,此地又道路逼仄,这一风俗庙会才移了地方。曾到过吴趋坊,后来就移到了改造过的石路南浩街。

    其实,传说中农历四月十四曰吕祖生曰,却是与福济观往东不远处的崇祯宫桥有关的。王鏊在《姑苏志》中曾描述此桥:“青石扶栏,雕刻工巧,细如丝发,为吴中桥栏之最者。”想当初,这崇祯宫桥应该也曾是姑苏城内一景。但此桥后来遭到破坏,失去了旧日风貌。清代乾隆年间,崇祯宫住持叶凤梧见桥南堍宫道被一些居民侵占盖了不少房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盖了违章建筑吧!为便于行走,他决计重建崇祯宫桥。经耐心劝导,这些居民倒也自愿清除房屋,让出通道建桥。崇祯宫新桥在农历四月十四这一天落成,前往观看新桥的市民摩肩接踵。快到中午时分,只听一声巨响,西侧桥面石突然开裂。人们惊异之时,就见一位道人在桥上徘徊察看后,大声对众人说:“石头性烈,如果不加托木料是必断无疑的!”说罢便大步往桥南离去,众人也都立即尾随他离桥,这才没有造成桥面坍塌人员伤亡。从此,苏州城内凡建石板桥,都必加托木料。传说这一道人就是吕洞宾。百姓将这一日作为吕祖生日,以感念他的救民之举。

    二十年前,我曾在这下塘附近住过两年,体味过“老阊门文化”的气息。但当我最近再次踏上下塘不宽的路面时,心头却难掩那份失落:曾是姑苏一景的崇祯宫桥,看上去已难以承受汽车来来往往的碾轧;雕刻工巧的桥栏,早已被涂满厚实的水泥;从沿街乘凉人丛里传来的,也大都不再是那声声入耳的吴侬软语……

    写到此,我不由想起《搜神后记》中描述的另一位曾经开仓济贫的神仙丁令威,说他化作仙鹤飞回故乡,停在城门的华表柱上,唱了一首歌:“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如果吕祖也回故地一游,想他也会唱出“下塘已变人民非”的!那么,他是否会为寻不回记忆中曾经频频出没的宫观老店而扼腕、为已经面目全非的老桥而叹息呢?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