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巷里话“双林”

姑苏晚报 20051010 四卷093页

■潘君明

双林巷位于人民路乐桥北堍东侧,是一条古老的小巷,颇有名气,苏州人几乎无人不晓。说起这巷名的来历,有一段文史佳话。该巷原名“迎宾坊”,为宋代朝议大夫闾邱孝终招待宾客之处。明朝天启(1621-1627)年间,住在此巷的文震孟、文震亨兄弟二人,同时金榜题名,十分荣耀。邻里誉之为“双林”,遂将巷名改称“双林巷”。文震孟,长洲(今苏州)人。天启二年(公元1622)状元及第。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曾祖文徴明是著名书画家,为“吴门四家”之一;祖父文彭,善书法,尤善篆刻,被誉为吴门篆派的鼻祖;父亲文元发,官至河南卫辉府同知。父亲为了让他安心读书,特地在华山筑室建庐,安置他在山中读书,从而学业大进。但科举道路并不顺利,连考十次均名落孙山。天启二年(公元1622)终于得中状元,授修撰。以后历任翰林侍读,左中允,日讲官,讲筵等。文震孟曾为天启(熹宗)、崇祯(思宗)两帝讲筵,由于他学识渊博,讲学认真,受到皇帝的嘉奖。当时,魏忠贤把持朝政,独揽大权,斥逐大臣,滥施刑罚。文震孟生性耿直,刚正不阿,曾数次上书皇上,但奏章落在阉党手里,由此而遭到廷杖,被削职。阉党失败后,于崇祯元年(公元1628)他应召进京,充日讲官,又遭到魏忠贤遗党的排挤。他借出京的机会,归隐于家。崇祯五年(公元1632)再召进京,擢为左庶子,进少詹事,又擢为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副宰相)但不到三个月,因与首辅温体仁不协,被劾落职,从此不再为官。弟文震亨,天启乙丑(公元1625)恩贡,官至武英殿中书舍人。工诗、善画。

    文震孟家在阊门内宝林寺前东。其弟文震亨是个造园艺术家,帮助其兄构造宅第,建有“博雅堂”、“延光阁”、“乳鱼亭”等,是一座雅致的宅第园林。文震孟爱种药草,故取名为“药圃”,即今之“艺圃”。所在小弄,原本无名,因文震孟居此,故名文衙弄。

    说来也巧,到了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巷内又出了两个翰林,就是吴大徴、吴大衡兄弟二人,今18、22、24、26号即是他们的故居。吴大徴,江苏吴县人。同治七年(公元1868)进士,授编修,入翰林院。穆宗大婚典礼,他疏请裁减繁杂费用,声震朝野。皇帝要修颐和园,他又上书极言时事艰难,请停止工作,被朝廷采纳。光绪三年(公元1877),山西、陕西发生灾荒,百姓大饥,他奉命前去查看。六年,随吉林将军铭安办理西北边务,因功授太仆寺卿。十年,左迁副都御史,出使朝鲜,帮助朝鲜平定内乱。次年又奉诏赴吉林,与俄使交涉珲春黑顶子边界,收复俄侵占之地,并立碑五座,建立桐柱,自作篆铭曰:“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体现了中国人的尊严。十四年,郑州黄河决口,他被派往治河,授河道总督。1892年出任湖南巡抚。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他自请带领湘军赴前线,与敌人作战,因兵败革职。他擅长文学、金石学和古文字学,著有《说文古籀补》、《字说》、《古玉图考》等。其弟吴大衡,光绪三年(公元1877)进士,入翰林院。

    此处,巷内33号是戏曲理论家、词曲家吴梅故居。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