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莲巷的草根精神

电视报 20070810 16卷081页

■李向阳

东出养育巷,西出剪金桥巷。电话问114,瓣莲巷在城市系统化管理程序里,就只有这一段短短的程序。

    朋友家住瓣莲巷,最近股票跳高4700,下定决心搬家。其实这人没长性,股票涨就说要买房进军某市场;牛市摔跤就觉得前途渺茫,精神脱形,不时感慨说一辈子呵。

     我们正蹲在树荫下说着园区某楼盘的财智主义,说住巷子就只能草根;有邻居家很小的小孩过来打他一下就跑,——这是小孩子表达喜欢的方式——朋友也作势要捉,扮鬼脸,惹孩子咯咯笑。

     财智主义楼盘有这样生活吗?草根自有草根的精神。

    【一】 微末的面子

    瓣莲巷名字真好听。但可惜是清朝“面子工程”产品。

    现在看瓣莲巷,可能是所有小巷里葡萄最茂盛的地方。老房子过道暗长,有穿堂风。从曝晒的马路上尾巴一拧钻进来,短暂失明后一拐弯就进了渐渐明亮清凉的另一个洞天。老墙立柱在午后阳光里发散了厚重的木头香,葡萄的丝藤垂在屋檐上,绿的透明,好像老房子眼睛的睫毛。

    但本来并不是这样。这里明朝时被大家叫做板寮巷。所谓板寮,就是人们以木板搭寮居住,形象地说就是木板堆搭的棚户,棚户区。是个微末的地方。但新王朝上位,当然要有新气象。仁政还没来,先改点精神的,不花钱还影响大。清初著名墨吏巡抚土国宝看来,真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于是在那个新气象改造风潮中,很多巷子被换了名,“板寮”谐音“瓣莲”,棚户区变成瓣莲巷。现在说,当然还是“瓣莲”更好,幽雅也清凉;但到底却是为了某些人的面子。多亏微末的生命本来就不在乎,所以现在大家就能看到家家户户屋檐上的葡萄丝。它们会结出串串葡萄,真好。 

    【二】 草根曹沧州

    知道瓣莲巷,是因为曹沧州。曹沧州祠。

    知道曹沧州,却是因为粽子糖。典故就是苏州名医曹沧州把采芝斋粽子糖拿给了慈禧太后吃,粽子糖成了贡品扬名天下,采芝斋一下就成了清朝的上海大白兔。

    曹沧州简直就是粽子糖电影里一个小配角么。真是个微末的大夫。

    的确,苏州名医从来都没有这样的。老实,谨小慎微甚至有点懦弱,虽乐善好施,但没有张扬个性,不像前辈叶天士薛生白,举手投足全是文化,仙风道骨,住宅都是“踏雪斋扫叶庄”风流雅地。

    曹大夫生性呐呐,打扮朴素,时人评价,走在街上迎面看到说不定你能把他当成虎丘乡巴佬。找他诊所看病,一打听,板寮巷。的确有失水准。但他还是使天下大吃一惊,就是用副不上眼的草头药医好了慈禧太后。

    有文人笔记这样记录了曹沧州那次超一流的出手: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

    光绪三十三年,慈禧病了,医案记载,胸肋胀满、食欲不振,眼看就要过去;精英太医却束手无策。

    光绪皇帝老师陆润庠这时推荐同乡曹沧州。好,那就让他试试吧。老佛爷说。

    一个乡间大夫直升金銮殿,多大幸运!可惜曹大夫不这么想。老老实实在家看病,施点药什么的,街上小囡见了“阿爹阿爹”地叫,挺好。

    但来人是苏州织造局,直属老佛爷的内勤。曹沧州接圣旨,面如土色,据说当时一家老小嚎啕大哭。太后要不是过不去,怎会老远找他?太后要完,大夫当然没活;实在是生死别啊!

    到了京里,果然有人刁难。要曹沧州“悬丝搭脉”。这是华佗那年头的事,广告成分多;现在谁会?正在挠头,一个太监却救了他。这太监是苏州人,当初父亲病重,无钱医治,幸亏曹沧州免了费用;太监于是冒了杀头的险,偷出老佛爷的食谱药单。

    这下曹沧州才有了底。

    第二天方子开,大家吓一跳:三钱萝卜籽。陆润庠汗都下来了。慈禧这个老太太专喜欢进补,这东西专门刷油,要让老佛爷火了,你也知道同治皇帝死时,多少太医家也出殡了?

    胆小的曹沧州似乎突然胆大包天了。

    实际上,从偷来食谱药单看,连我们门外汉都能看出端倪。这老太太每天山珍海味,参汤当茶,燕窝下饭。这吃法壮汉都受不了。粗线条形容:吃多了撑的。

    京城名医多,没人看出?怕犯错。同治皇帝得了花柳病,慈禧硬说天花,药不对路,皇帝活活拖死了。反正一条,别得忌。太后说啥是啥吧。

    但你们作为医生的良心到哪里去了?太医是有官衔的。

    但这胆小大夫尽管吓得话都说不出,却还哆嗦哆嗦坚持:三钱萝卜籽。再逼,更哆嗦,还是:三钱萝卜籽。

    然后就是太后饮了这三钱萝卜籽药汤,当夜跑了几次厕所,好了。

    【三】 瓣莲巷的乡邻

    曹沧州的祠,如今还在,瓣莲巷4号。这是他原来开诊所的地方。一个穿了青布袍子貌不惊人的老人,带着徒弟逢节气时病时候给穷乡邻看病施药,不收分文。

    采芝斋粽子糖其时销路并不好,他出主意说你们加进贝母薄荷,谁也买得起,又做糖来又做药,一举两得,于是采芝斋销路大盛;

    后来慈禧又咳嗽,面色苍白、眼圈发黑,御医恐慌,不知病源。曹沧州看了,知道病在心里。他知道慈禧爱美,先献上宫里没有的新绸,让老太太高兴,再献粽子糖。粽子糖十分好看,口感好,这时曹沧州说出名称“粽子”糖,谐音“众子”,说中了慈禧帝国后继无人的压力苦恼。慈禧一高兴,病情减轻了许多。怎么治呢,也许这对医患都知道,这个国家最大的病体,是永远也治不好了。

    1908年曹沧州回乡,继续他悬壶济世的生活。还是那么老实本分,亲切如一个老乡邻。现在我们能看到改成了道前街道办事处的老祠堂。前厅朝九晚五,进出老邻居;后进是享堂,但安装了空调,街道居民家庭条件有好有坏,天太热大家可以都到这里来乘凉,喝茶。院子不大,比拙政园它们简直就是乡居;但有树,有鸟。

    曹沧州,瓣莲巷。草根自有草根的精神。从巷子里头走出,觉得好多所谓宏大有时候未必比微末好。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