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积寺夹墙惊现铁炮六尊、头盔战甲无数——塔倪巷曾酝酿反清复明暴动?

姑苏晚报 20090322 26版

■许宗祺

■许宗祺

    “塔倪巷”东起邵磨针巷,西接人民路。据说是孙权建报恩寺塔(即北寺塔)时,造塔所用之泥一直堆到这里,故名“塔泥巷”。因吴语 “泥”、“儿”不分,现名“塔倪巷”。

    一、大刺客要离残身灭家

    2500多年前,专诸刺死姬僚后,阖闾顺利地当上了吴王,可这个抢来的位子他坐得并不踏实。

    姬僚有个儿子叫庆忌,《吴越春秋》卷四“阖闾内传”中这样记载:“庆忌之勇,世所闻也。筋骨果劲,万人莫当,走追奔兽,手接飞鸟,骨肉腾飞,拊膝数百里。吾尝追之于江,驷马驰不及,射之暗接,矢不可中。 ”庆忌复仇是必然的事情。为此,阖闾整日“食不甘味,卧不安席”,一心一意要斩草除根。

    伍子胥察觉到了阖闾的心头之忧。没过几日,他领了家住“塔倪巷”的要离来见阖闾。

    要离身高不满五尺,腰围一束,迎风则僵,负风则伏,像根稻柴,史称“细人”。“庆忌有万夫不当之勇,他能行吗? ”阖闾心存疑虑。

    要离见吴王迟疑就说道:“大王,我听说不为君主办事是不忠,只恋妻室不能除君主之祸害是不义,我愿为大王尽忠。 ”为此,要离暗献苦肉计与阖闾。

    来日,吴宫大殿之上阖闾手执宝剑与手拿竹剑的要离比试(因为要离是草民而不能拿真剑),众臣在旁观看。冷不防要离的竹剑刺破了阖闾手上的一点皮肉。顿时,阖闾身边的武士冲上来将要离的右臂当场砍掉。过了几天,要离趁隙逃离吴国,投奔了在卫国的庆忌。

    此事发生后,吴王阖闾便把要离的家人公开斩首于市,并于闹市将要离家人的首级通通悬挂示众,以示自己的心头之恨。

    庆忌探得事实,便对要离深信不疑,视为心腹。委他训练士兵,修治、打造用兵的舟舰。由此,要离得有常随庆忌左右、同谋举事之宠。

    三个月之后,庆忌出征吴国,与要离同坐一条战舰,顺流而下。庆忌偶得胜利,便在太湖战舰上庆功。要离乘庆忌坐在船头上畅饮之机,便在月光下独臂猛刺庆忌。利剑直刺他的心窝,透出庆忌的背外。庆忌则倒提要离,沉溺水中,如是者三。然后将要离放在自己的膝盖之上,笑着说:“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于刺我”。护拥在庆忌左右的卫兵举刀欲杀要离,庆忌摇着手说道:“这是天下勇士,怎么可以一日杀两个天下勇士呢”!接着又说:“还是放他回国,成全他的忠义吧”。

    要离回国后,阖闾在金殿庆封要离。要离固辞不受,说:“我杀庆忌,不为做官,而是为了吴国的安宁,让百姓能安居乐业”。说完自刎于金殿。

    要离刺庆忌不为高官厚禄,只为一个义字,为了使苏州的百姓能够过上安稳的生活,免受战争之苦,要离毅然让人砍下自己的手臂,又让阖闾杀掉自己的家人,使自编自演的苦肉计从头到尾都是那么的完美。比荆轲多了几分智慧,又比专诸多了几分悲壮。

    据清·顾震涛《吴门表隐》称“要离墓在梵门桥宝月庵侧,明乡贤李鸿宅,后归吴尚书一蜚居之。堂下见石椁,傍有古要离之墓碣”。

    二、宝积寺惊现铁炮战甲

    也许是刺客的杀气太多、血腥太重,到了南北朝的梁朝,人们把要离的故宅遗址建成了诵经弥灾的庙宇——宝积寺(塔倪巷8-10号)。清·俞樾《重修宝积寺记》云:“要离故宅即塔儿巷宝积寺。寺僧奉要离为本寺迦蓝。 ”。受过太多腥风血雨的苏州老百姓,寄希望于用梵音来冲刷血腥;用“法会”来企求和平。

    时间又过了千多年,在清·乾隆三十一年的某天,苏城上空乌云翻滚,雷电交加,瓢泼的大雨如注般地冲涮着斑驳陈旧的宝积寺。终于,有一堵老墙因为承受不住经夜的雨水灌刷而轰然倒塌了。

    老墙倒塌后,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一幕场景,让所有看到的人都心惊肉跳。夹墙里藏有铁炮六尊、头盔战甲无数。掸去炮身上的尘土,南明“弘光二年”、大清“顺治三年”等铸字清晰可辨,甚至还有坏掉的面饼六坛(《吴门表隐》顾公燮述)。

    这一切,难道是一起精心蓄谋、尚未发起的反清复明的暴动? 1634年,明崇祯兵败亡国,清政府建立。可是,崇祯皇帝的三儿子定王朱慈炯漏网逃脱,他以南方为活动基地,史称“南明”,年号“弘光”,反清复明的活动此起彼伏,满清顺治、康熙皇帝都被朱三太子搞得焦头烂额,犹如芒刺在背。

    康熙四十五年,清军在浙江湖州长兴县逮捕到朱慈炯的三个儿子,查清朱慈炯化名王士元、何言咸,教书为生,后入赘浙江余姚胡家,生有六个儿子。他经常往返于江苏、浙江一带,以教书糊口,暗里从事反清复明的武装暴动。

    朱慈炯于康熙四十六年被俘。康熙亲自看取卷宗,断定此人就是朱慈炯,下旨全家斩决。朱慈炯生于崇祯四年,死于康熙四十七年,终年七十八岁。

    宝积寺老墙里的那些枪炮,也许是朱慈炯或者他的同党企图在苏州发动的一场反清复明的暴动。历史的真相早已灰飞烟灭,宝积寺至今默默不语。也许,这是一个将被永远埋藏在宝积寺、永远埋藏在时光背后的难解之谜了。

    佛门净土和一场血腥杀戮擦肩而过!幸耶?憾耶?

    三、紫阳书院最后一任掌院邹福宝

    邹福宝(1852-1915),字咏春,号芸巢,晚号“巢隐老人”,元和人(今苏州),世居塔倪巷。

    邹福宝光绪五年己卯科举人,丙戌廷试得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光绪十九年主政江西乡试,光绪二十三年擢任翰林院侍讲。后因时局多变,权势倾轧,故引疾开缺回苏,仍居塔倪巷老宅,亲侍老母,颐养天年。

    光绪末,邹福宝出任苏州紫阳书院最末一任掌院。紫阳书院是苏州府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书院。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由江苏巡抚张伯行奏准朝廷创办于苏州府学(文庙)尊经阁后。咸丰十年(1860)毁于战火,后暂借梵门桥弄邵氏旧宅继续开办。同治十三年(1874)由江苏巡抚张树声在文庙原址重建,同治帝书“通经致用”扁额而悬。据民国《吴县志》记载:在清末,紫阳书院拥有良田三千三百亩许,并在常熟还有沙土田七百六十八亩九分三厘三毫,以供紫阳书院之需用。由此,可见苏州紫阳书院的规模之大了。

    光绪二十八年(1902),朝廷废止科举制度,政府停办书院,并责令各省设立“大学堂”。是故,由江苏巡抚端方于光绪三十年(1904),奏准朝廷将苏州紫阳书院改名为“江苏师范学堂”。

    江苏师范学堂首任监督(校长)由罗振玉担任。后邹福宝亦受聘为江苏师范学堂监督(校长)、学务议长。江苏师范学堂开设有历史地理科、理化科、博物科及简易科,共四个系科。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