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还是“厢使”

姑苏晚报 20050221 一卷129页

■潘君明

平江路中段东侧,有一条幽深的小巷,名胡相思巷。“相思”两字,糸相互思念,多指男女间爱情之事。实际上,巷的原名并非“相思”,而是“厢使”。而且,巷名历史悠久,在明代王鏊编的《姑苏志》上即已著录,有“观音庵,在贞三图胡厢使巷。”清人颐震涛在道光年间(公元1850--1861)编纂的《吴门表隐》上,也有“管家园,在平江路胡厢使桥北。”民国二十三年(1934)曹允源、李根源编纂的《吴县志》上,电有“胡厢使桥巷”的记载。可见胡厢思巷使用已久,改称“胡相思巷”,那是不久的事情。

    “厢使”,是一种官职的名称,亦称“厢官”、“厢主”。宋代始有这一官名。最先在京城开封府设立四厢都指挥使,管辖城厢地区的治安事宜,包括盗贼、火灾等;类似现在的公安分局。厢官有一定的权限,凡笞罪以下入犯可以自行处理。南宋时期,朝廷建都临安(今杭州),苏州成了陪都,地位十分显要,所以.也仿照京城的机构,设立四厢都指挥使。“四厢”者,即将城区分为东南西北四厢,各置厢官。这条小巷,当有姓胡的厢使官员住在巷内,故有此名。由此可知,这条巷名在宋代就已存在,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了。

    现在称“胡相思巷”,有何依据?笔者走访老居民及翻阅有关资料,大意是说:巷内有一胡姓的富户人家,有一位小姐,看中了一个经常来巷内卖菜的农村青年,青年长得英俊,人也老实,两人各有情意,意欲结为夫妻,但小姐的父母决不同意,认为门不当,户不对,未能联姻。这位小姐日夜相思,终于害病身亡。因此,巷名就叫胡相思巷。这是一则道地的民间故事,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纯属“山海经”,作为巷名的来历,怕是不足为据的。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