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条横街

姑苏晚报 20060222 八卷014页

■沈骏毅

■孙骏毅

    出葑门,从徐公桥到红板桥,半条横街长不足百步,宽不过一丈,过年的年味儿却是非常浓烈的———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半条横街才是真正的“年货大街”。

    从西往东数,竹器店里最先扎起了红灯笼、兔子灯,灯笼有大有小,每个灯笼上都贴有金箔纸剪出来的“福”字,不过都不是倒着贴的;兔子灯底下有四个小木轮,兔子的肚子里可点蜡烛,到晚上拖着在街上走,恰似流萤游动。

    走不多远是杭记糖果店,店铺不大,玻璃木格子和腰鼓形的糖瓶里却摆放着五光十色的硬糖、软糖。有一种玻璃纸包的棒棒糖最受孩子的青睐,得了压岁钱就会想到这里来买糖吃。糖果店的斜对面是丁氏诊所,一小间门面,收拾得清清爽爽的。门的两边大约还会贴上春联,红红的透着喜庆。紧挨着诊所的是一家“老爷店”,专卖木雕的“老爷”,如观音菩萨、地藏王、十八罗汉等。每一座“老爷”有一尺来高,雕工极为精巧、细腻,还漆着金粉,上三层下三层排列着,俨然一个木雕工艺精品展。

    再往东走几步,就是一家南北货店,红枣、蜜枣、柿饼、笋干、粉丝之类,都用黄色的“草纸”扎成一个方包,上面压一张红纸以示年庆。南北货店的柜台一律是木制的,比我的个子还高。我去买年货时要踮起脚尖才能够到柜台的边,鼻子贴着柜沿,总能嗅到一股很浓的年味———枣香夹杂着柿饼香、笋干香,有时还有海蜇头的海腥味。那时的店家不欺生,也不用担心会买到假冒伪劣。有一回,我买了一包红枣兴冲冲跑回家,乐极生悲,被街上的条石绊了一跤,人摔疼了并不要紧,手里的一包红枣撒了一地,赶紧一颗一颗拣起来,但纸包已经散了。我哭着去南北货店,一名瘦长条子的店员老远看见我就从柜台里跑出来,他不但帮我重新打包,而且还“饶”了几颗枣子给我。

    半条横街的中间是红板桥,一座颇有特色的桥,栏杆是铁制的,桥面上铺的是石板,这在苏州的古桥中是不多见的。桥北又是一家糖果店,是国营的,规模要大得多,门面开阔、敞亮,自有一种大家风范。糖烟酒茶,糕点饼干,举凡观前街上有的在这里好像都能买到。夏家浜、群力村、乃至远到金鸡湖的农民到横街上来办年货,这里是不能不到的。上街时挑来一担菜,回家时担篮里就置办下不少年货,其中有一半就是从这家店里采买的。

    当裹着蓝花布头巾的农妇,挑着年货走过半条横街时,那红扑扑的脸上满溢着梅花般的笑,笑着笑着,又忍不住一脚踏进间隔几间门面的名为“大陆”的百货店里,去为小囡扯几尺花布连夜赶做新衣裳,顺便就买点鞋面布、肥皂牙膏。

    半条横街的煞尾处最值得一提的是一家很大的酱菜店。过年时我最惦记的是这里的三样酱菜:春不老、酱黄豆、青萝卜。咸中带甜,爽而不干,咬一口喷香。据店家说,他们的酱菜是选用上好的太湖萝卜自己腌制的,光是洗、晒、腌就有十多道工序。我常常偷着跑到店后的酱园里去玩,那儿摆着几十口大缸,都用苇席编的尖角帽盖上,满园飘散的是浓郁酱香。我从小就是吃着这家酱园里的酱菜长大的,到现在再想回味却是无处寻觅了。

    半条横街过年时是这样的热烈和兴旺,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以至除夕上午,街面上挤得连转身都困难。待到夜色降临,街灯初上,半条横街才消停下来。店铺关门了,农妇回家了,家人团聚了,远处的鞭炮声有一声没一声地传过来了———和谐而安宁的日子总是让人特别留恋。半条横街是我童年记忆中的“清明上河图”。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