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中市:办报的最佳选择地

苏州日报 20090717 C第02版

■诸家瑜

□诸家瑜

    东中市,位于人民路北段西侧,东起人民路口,西至皋桥接西中市,全长935米,路宽9-13.5米,旧名“中市街”(习惯上,市民又将东中市、西中市两街合称“中市街”)。昔日,东中市曾以都亭桥为界分为东西两段:东段,即接驾桥西至都亭桥一段,全长231米,据1931年《苏州新地图》载,该路段又称“东大街”,1940年《吴县城厢图》称为“接驾桥街”,1949年《最新苏州地图》称为“接驾桥大街”。西段,即都亭桥至皋桥一段,全长704米,该路段又称“东中市”,清末民初,曾称“都亭桥”或“都亭桥长弄(巷)”,《宋平江城坊考》指出:“都亭桥巷,今东中市。 ”民国《吴县志》(苏州文新公司1933年承印出版)作“都亭桥弄”。据1931年《苏州新地图》载,该路段又称“东中市大街”,民间省称“东中市”。建国后,东中市东西两段合并,统称“东中市”,1968年改名为“井冈山西路”,1978年恢复现名。东中市成为办报的最佳选择地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经济与文化的变迁,中国出现了“白话报热”,各地白话报纸纷纷问世,可当时的江苏,只有无锡一个地方有报纸。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春,受清末白话文运动影响的秀才黄人(摩西)、庞独笑率先在苏创办4开日刊报纸《独立报》。翌年九月初三(1901年10月14日),秀才包天笑也创办了一份32开周刊报纸《苏州白话报》。随后,苏州兴起办报热,在清末、民国时期的各个阶段,作为社会舆论工具的报刊大量涌现,如雨后春笋,有官办的,有党派办的,有民办的。与此同时,新闻从业者也纷纷为报纸的出版发行选址,其中一些人把目光锁定在了“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阊门内外。

    阊门,始建于春秋时期,是阖闾大城的八门之一。明清时期,这一带曾经是全中国最繁盛的商业街区,包括城外呈放射状的南浩街(原名南濠街)上塘街和山塘街,以及城内北部东西向主要交通干道的西中市(原名皋桥西巷、阊门大街)和东中市。“庚申之劫”后,随着阊门地位的下降和观前地区的日益繁荣,东中市这条不起眼的街巷担负起了沟通阊门地区与观前地区经济与文化的重任,由此也就成为了新闻从业者办报的最佳选择地。

    那时,发行报纸都集中在东中市崇真宫桥一带。每天上午,上百名报贩纷纷赶往设在这一地带的苏州报纸发行处和各报发行所进行批报。苏州报纸发行处设在东中市54号(东中市崇真宫桥斜对面,庆云弄西首,原双凤园浴室东侧),负责人梅晴初,发行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和各种晚报,以及《苏州明报》等。苏州本地各报发行所先后在此设立的有,马飞黄的《吴语》(东中市54号),颜益生、姚啸秋、梅晴初合伙经营的《大光明报》(东中市30号,后馆址迁到东中市31号,最后迁至东中市251号),郭子良的《大吴语》(东中市18号),时心、汪逸庵主编的《爱克司光》(东中市28号),苏小素的《小苏报》(东中市晨报馆),周怡盦的《英雄》(中市新闻馆)。而将报馆或编辑部选、迁此地的,先后有陈寿霖的《苏醒日报》(馆址不详),对开日刊《新江苏报》(馆址不详),梅晴初的《中报》(东中市31号),张叔良的《苏州明报》(东中市54号,后馆址迁至阊门外横马路民兴新剧社对面,发行所仍在东中市),时介玉的《新吴语》(东中市19号),刘望实的《小晶报》(东中市70号),马飞黄的《吴县日报》(东中市41号,后迁到东中市49至50号),吴国熊的《吴县晶报》(东中市39号),仇昆厂(音庵)的《福禄寿》(东中市29号)和《大华报》(东中市39号,后迁至东中市16号),黄春成投资的《江南日报》(东中市16号),金德茂的《实报》(馆址不详),程思白的《苏州新闻》(馆址不详),王振绪的《法声日报》(东中市96号),严庆淇的《江东日报》(东中市96号),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半个世纪里,苏州出版发行的报纸150来种,而其中将近15%的报纸是在东中市“诞生”或发行的。苏州出版周期最长的民办报纸在11号诞生

    最早选址东中市办报的,是原任上海《新闻报》苏州分馆的经理石炼(字雨声,苏州人)。苏州光复后,他辞去经理职务,于民国元年三月初一(1912年4月17日)自办发行了一份以地名“苏州”命名的对开日刊报——《苏州日报》,报馆编辑部设在都亭桥长弄(巷)11号(今东中市),发行所设在都亭桥西堍。

    《苏州日报》,在当时是以无党派的姿态出现的,每张售铜元1枚,首任编辑吴度(字瑞书,苏州人)。该报早期经营差,1920年一度停办,后又复刊,由毕公天(常熟人)接任编辑。 30年代后,又受报业竞争影响,其销量不足300份。日军入侵时停办。1945年9月重组复刊后,社址设在东中市卅号,由周绍成任董事长,范君博任社长,周明任采访主任。范君博沟通商界销路,报纸经营渐有起色。该报的副刊《每周文艺》、《新村》颇有特色,选载杂文、小品,抨击时弊,笔锋犀利,倾向进步,主要撰稿人是文心图书馆骨干。 1946年后,该报销量增至1000份左右,一直维持至1949年苏州解放前停刊,前后发行27年,成为苏州出版周期最长的一张民办报纸。

    应该说,当年《苏州日报》的物质条件并不太好,但能维持达二十多年之久,可见创办人石雨声的毅力。 (上)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