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前街按察使衙门旧貌回来

苏州日报 20040707 一卷17页

■叶辉

本报讯(记者 叶辉)狮环铜钉的朱漆大门,厚重肃穆的抱鼓石。道前街上,一座新修好的威严衙门门厅不仅吸引了路人的目光,而且也为以衙门而得名的道前街正了一回名。日前,这座修复中的按察使衙门的门厅以及两侧长廊已经完工。8月底,修复工作将全面完成。 

    旧时衙门威严再现 

    7月2日,道前街170号,正在修复中的按察使衙门。记者在门前驻足细看,“八字衙门”的威仪已经显山露水。 

    三扇朱漆的大门饰以狮环铜钉,门前蹲伏着三对抱鼓石,两边砖墙照壁呈八字形展开,体现出一种不同于古民居的特定建筑规制。门边靠着一块牌子,写着“苏州市人事局培训中心”。走进大门,两侧的长廊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开阔的一条大道配着东西两侧一直到底的长廊,柱子是与大门配套的色彩―――暗红,狭长的廊顶盖着精细的小瓦。廊的一边是白墙配着图案各异的花窗,别有一番风味。东西两堵白墙外,是同在这个大院内办公的几家单位,有纺织控股公司、工业投资公司、物资公司、市环保局以及人事局培训中心。 

    与已经修缮好的门楼和两侧长廊相比,按察使衙门的北半部却因为施工显得热闹了很多。沿着门里面的南北向大道,走到北面,正在修复的二堂已初具规模。工字殿内一片紧张繁忙的景象,建筑材料堆放在厅堂内,工人们有的在给门扇打磨上漆、有的在进行安装,还有的正在熟练地铺盖屋顶望砖。东面的一路建筑已经部分完工,修缮一新的门窗搭配着白墙黑瓦。北部建筑的大致结构已经比较清楚,分别是二堂(工字殿)、内宅(楼厅)和东面的二路各四进建筑,工字殿与楼厅均面阔五间,硬山式,中以卷棚顶穿廊相连。 

    “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刚确定这项修缮工作的时候,很多人觉得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为修复按察使衙门的出资方,市人事局副局长方培华坦言开始之初的困惑。在从前按察使衙门的西备弄、现人事局培训中心的所在地,记者找到了方培华,他告诉记者,最早有意要对这个旧时的衙门进行修复是在去年的12月份,当时召开的文物工作会议上,破坏严重的一批古建筑再度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而市人事局培训中心所在的大院、从前的按察使衙门也就此被提上议事日程。春节过后,当各有关部门一起坐下来召开协调会议的时候,提出衙门的恢复工作要在6月20日、赶在世遗会之前初见成效。修复进程一经提出,立即让大家有了一种紧迫感,甚至有人认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这个“不可能”逐渐变成了现实。3月份,各项准备工作抓紧到位,按察使衙门的修复工程陆续动工。到6月15日,威武的门楼以及气派的长廊修复工作完成。北部二堂等的修复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为配合世遗会的召开,修复工程所用的材料在6月13日已经暂时停止往里运输。人事局的有关负责人表示,总的修复工程结束时间大致框定在8月份,基建工程的总投资大约为520万元。 

    翻开按察使衙门的旧史可以看到,在明清的时候,苏州城西南为官衙重地,明初在此设江苏省水利分司署,明弘治十四年改为按察分司。后专门治理兵备事宜,称兵备道,道前街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清初兵备道移驻太仓,雍正八年江苏按察使自江宁迁苏州,改兵备道署为提刑按察使衙门,俗称臬台,主管省内司法刑狱。咸丰十年毁于兵燹。同治六年,巡抚郭柏荫重建。民国年间为江苏高等法院。1936年12月至1937年7月,震惊中外的上海救国会七君子事件就在此发生。解放初乃苏州市人民政府治所,八十年代初拆迁大堂及两庑改建大楼。按察使衙门旧址自清末重建以来,失修严重几近坍废。在这一百三十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由于人为的损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使用部门都或多或少地进行过改建、搭建、拆建等),加上自然因素的侵蚀,已使整个建筑群及内部构件残破缺损严重,亟需尽快加以修缮保护。而按察使衙门修复工程的启动,无疑给这座编号为139的控保建筑带来了重现昔日威仪的机会。 

    尽量让衙门“原汁原味” 

    “保护祖国的优秀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独具特色的官式建筑、吴地风格及古城风貌,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历史底蕴,依托区域优势,力争成为独具特色的建筑精品”。修复之初,此次工程的施工方―――太湖古建已经定下了基调。太湖古建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施工中,他们坚持“修旧如旧,原汁原味”,体现该建筑的历史连续性,文化的传统和积累,充分协调保护修缮和综合整治的关系。充分认识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注重保护现有风貌,体现原有特征,整治历史环境,提升建筑理念。 

    施工单位刚刚进入修复现场时,见到的是这样一副情景。工字殿(前殿),为传统“官式”建筑造法,五开间、两庑,但从前的用材偏小,屋脊损坏较大,只存部分脊身,依其残损的痕迹,采用“两花筒”做法。此殿总体木架构较完整。天井部分中间设有过道廊(卷棚顶),贯穿前后两殿,但已被毁(榫眼、廊柱的磉石痕迹仍存);两侧走廊旁为花坛,分别植有柏树,但已斜倒卧地;天井地面已被抬高许多;西部走廊已被毁。工字殿(后殿)建筑风格与前殿形成比较完整的统一。鼓磴做法比较精细;前出檐留有部分原构件;东侧朝北二间屋面已坍塌;原门窗已被毁。殿后部通向楼厅处设有天井,残留中间过道和两侧的复廊痕迹,但原风貌已无存。原楼厅部分以雀宿檐做法,檐下为船篷轩形制;上层北面为走道,南面为多间隔厢,木构件总体尚可,但后部柱子腐蚀,有下沉迹象;根据走道北侧地板痕迹推断,此处应设有内楼梯二座。备弄位于主轴线上建筑的东西两外侧,穿边南北。西备弄由市人事局使用,东备弄原貌已改动、坍塌。东一路建筑为三开间四进,进与进之间有天井相隔,建筑规制清晰,前三进为硬山做法,第四进为楼厅。整个建筑群布局合理,充分凸现了进与进之间的大空间,树木也较名贵。东二路附房建筑基本格局与东一路建筑相仿,但后期改建搭建物很多。 

    在按察使衙门的恢复工程中,通过对原状的判别以及具体建筑具体分析,加上由地方志办公室所提供的老照片用以参考,虽然多数立面墙体与门窗丧失了原有风貌,但施工单位都尽量按原风貌要求,进行了局部恢复或全面更新设计。 

    另悉,到8月份,按察使衙门修复的总体工程完工后,将留出一段时间,把恢复出来未加装饰的衙门原样展现给参观者。然后,才会进行内部装修。按照人事局的初步设想,将用来举办高层次人才沙龙,社会学术交流等。目前,虽然修复工程尚未全面完成,但市民也可入内参观。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