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猪河头

苏州日报 20040902 一卷1页

■周国平

在苏州工作的老弟来电话说,老家附近的腌猪河头新近架起了一座桥,直通桃花坞,苏州的城里城外又多了一条新通道。老弟还说,反正你已退休,抽空回来看看,苏州的变化大着呢! 

    腌猪河头我很熟,过去天天在那里上河滩,与苏州常见到的水埠码头没有太大区别。从前,该是腌猪交易的集散地,从四乡八处运来腌制的猪肉在这里买卖,再转销往山塘街石路一带的肉铺、酒楼。只是从我记事起,这样的盛景已风流云散,腌猪河头徒有虚名,以往的货栈都变成了住家。 

    腌猪河头处在环城运河和山塘河的交汇口。石板铺的街道很窄,呈L型,短边临靠狭窄的山塘河,长边挨着宽阔的古运河。过去,山塘桥北和腌猪河头有明显的高差,沿桥堍边的一人巷向下有十几级台阶。山塘桥改建后,高坎不复存在,变成了一路缓坡,旁边的房屋拆掉了些,小街比从前宽了许多。 

    水边,有几处宽敞的水踏渡,想来过去是为了方便船家上岸建的。有一年,我去昆山看望在农村插队的弟弟,回来时正巧有便船到苏州,我搭乘回家,船老大把船靠岸,我一脚就跨上腌猪河头。平日里,总有勤快的家庭主妇在踏渡上淘米洗菜汏衣裳,她们累了,直一直腰,抬头望一眼来往的木船或货轮。也许是水流交汇的地方,这里水中的鱼特别多,每到“河泛”时,驳岸边站满了捕捞者,有的垂钓,有的张网,战果总是很辉煌。吸引了众多看客,他们为渔翁的每一次收获惊叹喝彩。 

    附近居民进城坐摆渡船,可以直达对岸北码头。从穿着看,摇船好婆来自农村,说话带苏州乡下的口音。河边的房屋年代久远,面目苍凉,侥幸留存的几幢骑楼,下雨天就成了路人避雨歇脚的地方。“赤膊船”上等装货的船民视它为临时避难所,把烧饭的“行灶”搬上岸,聚在一起吃饭聊天讲山海经,有时也和附近居民搭讪几句,但船民说得话乡音太浓,城里人听不明白。天一黑,船民收拾好家什,回到船上,掀开铺板,钻到船仓底下去困觉。 

    腌猪河头的视野很开阔,一眼望去,一边是吊桥高耸的身影,一边是古朴苍老的山塘桥,石岸旁,泊着一艘艘待航的船只。如果把当年的情景画出来,一准可以与陈逸飞的那幅《周庄双桥》媲美。如今,这里又新添飞虹,想来景致更加壮美。电话中我对老弟说,我会回来的,不只看腌猪河头的今昔对比,更要看苏州无处不发生的沧桑巨变。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