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街见证石路变迁

姑苏晚报 20040118 一卷2页

■记者

今天晚上,石路步行街正式开街。石路沧桑巨变,石路日新月异,石路步行街牵动着市民的心;石路步行街的建设,为石路商贸区的繁荣创造了条件,为市民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 

    沧桑巨变 

    苏州人对于石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她并不像豪华的市中心那样富丽堂皇,却有着独特深邃的历史文化;她也不像现代派所描绘的歌舞升平,却有着普通百姓恋恋不舍的眷顾情结。因此,每一个苏州人都会为石路那朴素而平实的风貌所吸引,不可否认,她在苏州人心目中是有相当地位的。《红楼梦》中描绘的“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阊门外,正是当时石路的繁华写照。如今,作为苏州市三大商贸区之一的石路商贸区,正迎来了她最辉煌的时刻。石路步行街的建设,大大提升了石路地区的商业文化品位,打造了全新的城市副中心,为苏州商贸旅游经济的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如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石路在风雨沧桑的历史长河中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角色,但在苏州人的心目中,她的成长关系到每一个苏州人的生活。她从一个城外野地出生,进而发展为商贸重地,从而聚集了更多的人气和财气,成为重要的商贸区,直至成为城市副中心的步行街。她的每一步成长,都标志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在切切实实地进步着。 

    石路为清末会办商约大臣盛宣怀在苏州阊门外修筑的一段马路,因用碎石铺成而得此名。而当时的石路并非现在所处的方位。据1914年苏州图书总汇处印行的《新测苏州城厢明细图》所标,石路位于上塘街经禄荣坊口至杨树里之间。另据1928年中华地学社出版的彩色《苏州游览明细图》中,也标绘石路位于上塘街至大马路之间,其方位属于目前的阊胥路北段。清末民初,阊门外的商业市面主要集中在“三路一街”,即大马路、横马路、石路和上塘街,当时商业之鼎盛已可见一斑。 

    直到1956年6月,苏州市商业实行公私合营,有关部门将阊门外闹市区商户进行全面登记,当时共有门牌86号,商户85家。而“文化大革命”初期由于“破四旧”造成了石路地名的紊乱,当时许多地名、路名以及商家名号都被视为“四旧”,而不时也将大马路中自义昌福西至鸭蛋桥路段、横马路中鸭蛋桥至永福桥路段合称“石路”,石路之名易地自此而始。十年动乱结束后,1980年10月,苏州市政府批转下发了《关于我市部分地名定名的通知》,将“文革”中混乱的地名路名纠正过来,同时也将部分路名重新定名。石路地段路名没有恢复“文革”前的旧名,而是重新定名,因此“石路”名称也被保留了下来。 

    此后,石路地区在改革开放的良好态势下一直保持着姑苏传统商贸区的重要角色,为苏州西片的商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石路总体上商业布局与结构,业态与内涵仍与它应有的商业地位不相适应,与城市建设发展不相适应。商贸旅游的发展受到制约,商业环境、文化特色、配套设施,周边交通状况日渐落后。1991年底,金阊区对当时石路地区商业格局进行了全面摸底,决定以改造石路商贸区为突破口,大胆提出了“三年大变样,石路超观前”。就这样,轰轰烈烈的石路商贸区改造开始了。1993年,投资三亿多元的十幢现代化商厦先后动工兴建,一片片低矮破旧的小店铺被推倒了,当年就有六幢大楼竣工,石路新姿初展,投资热潮即奔涌而来,不到三年时间,又有十多幢大楼拔地而起。石路以自己的实力,再一次显示了它是苏州市的一个商业中心。 

    2001年,苏州市进行区划调整,金阊区的经济结构和城市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提高城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西北地区城市化水平已成为金阊区的一项重要任务。把石路商贸区做大、做强、做优、做美,建成现代化的商业步行街,目的就是通过加强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改善石路地区商业结构和经营环境,增强商贸区聚集与辐射功能,使石路与观前地区相呼应,形成“哑铃”状的城市商贸布局,全面提升中心城市的商贸服务功能和服务档次,从而带动周边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聚集,特别是把石路――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石路――寒山寺枫桥景区更好地从城市整体布局上线性结合起来,形成两条新的经济旅游开发带,促进城区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发展。 

    创造奇迹 

    2003年8月6日,在石路国际商城西广场,金阊区委、区政府举行了隆重的石路步行街建设开工仪式,市长杨卫泽亲自为项目揭牌,打造城市副中心的“石路步行街”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历时4个月,石路步行街以崭新的面貌精彩亮相。为达到高标准、高要求、高水平的实施目标,建设指挥部和石路公司实行满负荷运转,以超常规的工作精神状态和工作措施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工程项目,用120多天的时间创造了一个奇迹。 

    石路步行街的建设改造重点是“一线、两片、三节点”。“一线”指淮阳河,充分利用淮阳河横贯南北的自然地貌,以“河上河”的形式将河道及其两侧通道建成一条灯光科技密集、小品趣味浓郁、亲水特色凸出的观光休闲走廊。打造苏州第一条休闲观光“河上河”,这是石路步行街最大的特色。河上河的 南段以波浪状河床,辅以水下喷嘴,形成波浪,通过不同的水面落差,创造叠水小漾,形成流动的河面。沿河通过电脑程式控制的时差序列喷泉,体现出线型水道的动感。同时运用淮阳河两岸的高差,在阶梯两侧,形成大型的叠水台阶,从而营造出瀑布和水墙,创造空间尺度和视觉效果。整个淮阳河景观,大小喷泉搭配,通过几十种不同造型的喷泉,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可以说,“河上河”的建设是整个石路步行街建设的灵魂。 

    “两片”指利用西石路7000平方米空间建成以流水效果为主的大型文化广场,以及利用北石路封闭后形成的近6000平方米以灯光为主的银河广场。银河广场上的旱喷泉成圆形,由几十种不同的喷泉构成,中心喷泉最高喷水达30米,这样规模和造型的喷泉在国内也是屈指可数。 

    “三节点”即石路东入口、南入口和西入口建成特色景观小品,营造现代化商贸区文化特色。光和水的自然交融是整个步行街最为强调的部分,为了繁荣石路的夜间经济,石路步行街特别采用灯、光、水、雾等高科技表现方式,将日景特色与夜景特色结合起来,奏响水与光的交响乐。 

    为了将美丽的石路步行街建设好,管理好,保持新石路的现代特色,金阊区提出了一流的商贸区要有一流的管理的“高效能管理”举措。石路商贸区彻底破除原先多头管理的管理模式,重新组建一个具有全面权限、集中、统一的政府管理机构―――苏州市石路步行街管理办公室,组建两支执法与管理队伍―――城管执法队伍与城管协管大队,用招标方式或直接组建确定环卫保洁、绿化养护、市政维护、设施监控、车辆管理等5支专业作业队伍。从12月31日石路步行街试开放以来,50多位“步行街卫士”全部到位,经过培训后的他们全天24小时担负着石路步行街范围的道路交通、社会治安、城管监察、环境卫生、绿化养护、市容市貌等日常管理。 

    喜看新貌 

    今年元旦,石路步行街经过4个月的改造,终于以新的姿态展现在市民面前,数万市民目睹了新石路,感慨石路的巨大变化。一位市民这样说,石路不仅称为苏州商业副中心,也成为一个亮丽的新景观。 

    连日来,记者随着人群多次步入步行街,从石路永福桥向北步入步行街南出口,望远眺望,一块块花岗石铺成的地面,一排玻璃墙砖嵌着白色的灯光,将“石路步行街”五个大字衬托得格外耀眼。来到石路国际商城附近,人们发现,原来贯穿南北的淮阳河如今已经被一排宽阔的人工喷泉所代替了,管理人员介绍说,人工喷泉全长210米,考虑到地形、防洪和泄洪和美观等因素,设计者在淮阳河上又再造一条河,称为“河上河”,水深虽然仅50厘米,但这一设计让市民体验到了水天堂的情韵魅力,在水上喷泉旁,伴随着音乐和灯光,变幻出诗的意境,形成国内罕见的河上河景观。来到步行街中央,一座国内独一无二的景观桥矗立在人们的眼前,它蜿蜒起伏在河上河两岸,既有阳刚之气,又有曲线之美。这座无支点的景观桥,夜晚在灯光的辉映下,更显得耀眼夺目。在亚细亚广场附近,改造一新的巨大的旱喷泉,作为“河上河”音乐喷泉的姐妹篇,则另有一番景致,空中地面数千盏灯组成流光异彩的满天星,形成满地星光独特的景观。 

    石路步行街的建成,让市民看到了新石路的变迁和发展。最近一批老石路市民在金阊区的组织下漫步改造一新的新石路步行街,新的景观、新的变化让这些年过半百的老人感受到了新石路的美。居住在石路已经整整50年的郑龙谦老先生,元旦夜晚,在儿孙们的带领下一睹新石路的风姿。站在灯光闪烁的旱喷泉旁,走在河上河的小桥上,望着满地的星光,老人真是激动无比,回想自己小时候的石路,房屋陈旧、路面窄小,老人感到,改造应该说是成功的。居住在彩香新村的退休干部范永辉老人对石路商贸区颇有研究,老人早在4前年就向有关部门建议,公交车退出石路,没有想到,现在自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昨天,是老人第三次来到步行街观景的日子。走在整洁的步行街上,老人感到,石路在现代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又有苏州水城的特色,真是叹为观止。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