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门“灰堆园”

苏州日报 20061219 12卷070页

■许宗祺

□ 许宗祺

    苏州是吴文化的中心,仅有记载的苏州历代宅第园林就有1000多处。但是,经历了二千多年的时代变迁与兴废,许多已经无从考证了。

    有的遗迹尚存,仍可以在如今的街巷名称当中反映出来,例如“顾家花园”、“慕家花园”。还有一些“名存实亡”的,隐藏在现今许多的街巷名称当中,如“雅园里”等。更有让人望文生义、嗤之以鼻的,如干将东路昇龙桥以西的南岸,苑桥、唐家巷之东,大致在如今的凯莱大酒店位置,东西长约千米,南北纵深百多米的范围,原来有个叫“灰堆园”的古怪地名,会让人误认为或许是古代堆放垃圾的场所,如同现在的“垃圾填埋场”呢!

    其实,“灰堆园”本是个元代的私家宅第花园(见魏嘉瓒著《苏州历代园林录》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当时的园主为何用如此邋遢、龌龊的名字称呼自己的宅园,是否表达了园主消极或超脱的“一切锦衣终将成灰堆”的人生观呢?我也不得其解。

    “灰堆园”历经元、明至清,本已断垣残壁,几近荒芜,更可惜的是在太平天国时期,因一场战火和与之邻近的清代学者惠周惕的“红豆山庄”等毁于一旦。到上世纪60年代,我们还能看到一些“灰堆园”的遗构———高台土墩,翠柏青松;塌墙废基,杨柳依依;柱石瓦砾,鼠兔出没;池塘清清,平平皱皱。抗战前后到解放初期,一批苏北船民由运河转干将河弃舟登岸,在灰堆园遗址上搭建起泥墙矮屋,繁衍生息。后来,荒地、塘岸被人开垦,种上了许许多多的各色应时蔬菜。春日温熙的阳光下,金黄的菜花、碧绿的蚕豆丛中,鸟雀“啾啾”,蜂声“嗡嗡”。夏天的晌午,空气闷闷的热,连聒噪的蝉儿也刚叫几声,立马就哑了声。笔者小时候最喜欢去那里的黄瓜架下捉金龟子,毛豆田里逮蛐蛐了。月朗星稀的晚上,更有纺织娘鸣声“唧唧”;萤火虫星星点点,悄无声息地上下轻舞翻飞。“灰堆园”一如鲁迅的“百草园”,记载了笔者许多的童年记忆。

    “文革”前后,灰堆园的居民逐渐盖起了新瓦房,居住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最后,因拓宽干将路,新建凯莱大酒店和唐家巷花苑住宅小区,“灰堆园”地名遂废。

【返回】

强烈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苏ICP备05015128  版权所有:苏州图书馆
COPYRIGHT @ 2013 BY SUZHO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